浙江在线07月10日讯 一桶散发着刺鼻味道的黑色油状废物,缓缓流入水池,稀释、分解、发酵,这种名叫DMF(二甲基甲酰胺)的合成革生产残留废物,经生物技术的神奇转化后,最终变为沼气转换成能量带动发电机成为电能。
最近,由省技术市场促进会组织的这一科研成果专家评审会在丽水举行,来自科技部、农业部、环保部以及华东理工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的13名专家通过评审,一致认为这一技术在处理合成革生产废料方面找到一条生物处理新路子。同时,经过中科院上海科技查新咨询中心查新检索,这一技术具有新颖性和独特性,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这一技术的发明者与实施者,是浙江威尔斯生物能源开发有限公司。据公司负责人官平东介绍,公司位于莲都区联城街道,原来以生猪屠宰为主业,并利用屠宰产生的污水与固体废弃物经发酵处理后产生的沼气用来发电,实现资源环保再利用,这一环保新技术还于2010年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由于屠宰生猪数量短期内难以达到设计水平,沼气池原料供应也处于半饥饿状态,需要寻找新的原料来源,于是,公司瞄准了不远处的水阁工业园区。
丽水经济开发区水阁工业园区共有合成革企业45家,月产生DMF釜残500余吨。目前对DMF釜残采用的焚烧处理方法,不仅处理时间较长,而且能耗较大,易产生新的污染。
去年,在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的技术指导下,利用筛选、培养出的高效微生物菌剂,可以将DMF进行生物降解,并将其有机成分充分转化为沼气。自去年5月以来,“威尔斯公司”先后从水阁工业园区的两家合成革企业获得DMF釜残230多吨。经过一年多的实验室小试、产业化中试,公司已基本掌握了用生物技术处理DMF的流程、温度控制、热量再利用以及稀释比例等关键数据。实验成功后,公司新安装了两台500千瓦的发电机,一天能处理DMF5吨左右,发电约2万千瓦时。
经过华东理工大学和丽水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检测,处理后的残液、沼渣符合排放标准,沼液可直接排放,沼渣可进行填埋处理。国家科技部高新司李宝山处长在实地察看了处理流程后,认为这一技术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合成革技术革新将产生深远影响。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