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号楼和9号楼间隔8米,而据住户说,原先巷口有十几米宽。
浙江在线07月12日讯 温州市区府前街向北延伸地块安置房,共有10幢楼,计划安置600多户安置户,曾是市政府“五个一”民生工程之一。该项目合同上明确列出竣工时间为2010年4月,但至今未见完工,其中9号楼甚至才打好地桩。
实地探访9号楼拖住整个项目后腿
前天上午,记者随市民监督团来到市区府前街仓桥后巷,只见巷口一棵古榕树枝繁叶茂,郁郁葱葱,格外惹人注目,而府前街向北延伸地块安置房中的其中两幢位于巷口两侧,分别为8号楼和9号楼。形成鲜明对比的是,8号楼已经结顶,而9号楼才刚刚打好地桩。
记者注意到,竹篱笆围起的9号楼工地上,一条条钢筋插在打好的地桩上,已然有锈迹,工地上却未见施工人员。
“府前街向北延伸地块安置房共有10幢楼,我们2008年进场施工,目前大部分楼房已经结顶。”名城集团该项目的负责人胡先生说,届时水电等都要统一配置,9号楼迟迟未能结顶,势必影响整个项目的验收。
如今,距离合同上竣工时间已经过去两年,不少2004年就已拆迁的安置户,对遥遥无期的安置日期怨声载道。胡先生称,周边住户对巷口设计有意见,导致项目推进缓慢。
周边住户原有入口变窄影响生活
“街坊邻居一起坐在大榕树听鼓词,烧伏茶献爱心,打扮即将下水的龙舟。”这是周边住户蒋进福脑海中常浮现的美好记忆。他说,祖祖辈辈都是这么过来的,如今,已建成的8号楼给大榕树的生长造成负面影响,而随着9号楼的继续建成,势必给大榕树的生长带来严重影响。眼下,他们不得不将原位于大榕树下的伏茶点挪到仓桥街边上。
记者发现,拔地而起的8号楼确实挡住了大榕树的部分枝叶。经了解,按照规划,8号楼和9号楼间隔6米。而胡先生称,9号楼打桩时,实际上已经挪动了2米,现在间隔8米。蒋进福则指出,巷口原有10多米宽。
在采访过程中,一些住户还提出,原有道路实际被侵占了4~5米,不但大大影响了周边居民的出入,而且影响消防车出入,存在安全隐患。当初规划下来时,他们并没有看到相关公示,因此要求因打桩被占的通道恢复原状,保持巷口原有的宽度。
规划部门项目公示后未有意见
记者注意到,针对周边住户反映的问题,温州市规划局信访室曾于2011年5月6日作出回复称,根据相关专题会议纪要要求,考虑到沿街店面的安置要求,对仓桥后巷的出入口宽度按照该巷的平均宽度进行控制,不另予以拓宽;同时,结合城西街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通过交通组织来引导该街区交通,目前通过单向交通来组织,远期公共交通发达后,仓桥后巷将改为步行街。
而对于周边住户反映的未看到公示一事,温州市规划局称,之前已按程序对该项目进行了公示,未收到反馈意见,故于2006年4月3日予以图批。如果建设单位不按图施工或非法擅自占用通道,住户可向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局反映,他们将积极予以配合。
最新进展双方今天将再次协商
蒋进福等住户均称,他们只是希望有关方面能给他们留下30平方米左右的空间,用于开展烧伏茶等公益活动。
市民监督团成员周德耀认为,从目前情况看来,最好的两种解决方案是9号楼往后挪些距离,或者利用旁边的空地建一个凉亭,供周边住户烧伏茶用。而胡先生认为,规划已经很明确,他们只能按照规划进行施工。
前天上午,记者等一行人又赶到温州市规划局。该局审批处副处长冯植称,他们将会对当初的审批情况进行一番了解,并跟业主单位做好对接,看有无改变可能。
据五马街道城西街社区主任陈珠介绍,此前,街道及社区多次组织业主单位及周边住户进行协调,但一直未能达成统一意见,今天,他们将再次组织双方协调。
>>>市民监督团声音
周德耀:在作规划时,应充分考虑到周边住户的传统生活习惯,多为民生着想。
潘文文:大榕树下,是周边住户祖祖辈辈生活过的地方,那里留下了他们无数的欢声笑语,是周边住户一种难以割舍的情结。
张纯来:市民的意见有一定的合理性,现在全市上下都在搞绿化,我们投入大量经费购买苗木装扮城市,而位于仓桥后巷的这棵千金难换的现存大榕树,却没想过好好地保护,实在不应该。
- 安置房有个洞施工方赔了钱 公公收下了儿媳不答应了
- “转手”安置房指标 瓯海中介老板骗取千万元
- 网曝杭州灯塔豪园拆迁安置房大面积渗水 建筑单位称已修复
- 陈金彪:所有安置房工程必须年底前开工
- 温州永川地块最后的“钉子”拔了 安置房下月开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