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2日讯 “小花故里”、“红军长征三过武山”、“铁人故里”……“红船精神万里行”大型新闻采访活动暨禾众集团新疆自驾行活动沿途中,我们采访了当地的“红色因子”,并向红色景点赠送了红船模型,其中接触到了不少老先进、老红军,通过他们的介绍,历史的那一页逐渐打开。一路采访下来,他们自己背后的故事也很丰富。
讲解西路军的历史忍不住落泪
70多年前,2万余名西路军将士西渡黄河,与10万顽敌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殊死搏斗,终因寡不敌众,兵败祁连山,余部转战进入新疆。这段充满悲壮色彩的革命历程,因为种种原因,长期被掩埋在默默无语的祁连山脉下。如今,沿河西走廊次第建起的西路军纪念碑、纪念塔等,给大西北的自然风光增添了几分悲壮气氛。
在新疆哈密有一个西路军进疆纪念园,面对取意“西路军魂”的红军战士铜像,面对描绘悲壮征程的石雕,人们的思绪自然会寻觅着历史的轨迹,去追忆半个世纪以前发生在河西走廊的红军西路军浴血奋战、英勇悲壮的历史。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刚开始在讲解这段历史时,年轻的讲解员都会哭出来,“那段历史实在太悲壮了”。
“我们这里共有4名讲解员,每当特殊的日子,比如七一、八一等,来的人特别多,每次讲解在半个小时左右。”讲解员阿瓦古丽告诉记者,现在所掌握的资料尽管非常少,但在讲解的时候还是忍不住流泪,“西路军中很多女士兵的遭遇很不幸,讲解她们时,很多人会哭。”
讲解员茹萍告诉记者,有一次,西路军进疆纪念园来了一批特殊的客人,其中有几个人是西路军战士的亲属,他们给讲解员讲了几段有关西路军的历史,“尽管我们已经觉得那段历史很悲壮了,但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了解到了所不知道的历史,那是比资料里写的还要悲壮很多的,那一次,我们几个人全哭了。”
一名湘女晚年的时尚生活
在库尔勒采访十八团渠的故事时,记者接触到了湘女李敏,60年前,八千湘女响应祖国“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号召应征入疆,为开发边疆、建设边疆奉献她们的青春和才智。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老人的晚年生活非常时尚,被很多人喊成了“潮奶奶”,除了上网之外,还写诗、摄影、绘画、弹琴、刺绣,教社区里的老人练习太极拳。
“湘女从军别故乡,万里跋涉进新疆。献身荒漠创大业,青丝染白志尤昂。”这是李敏自己写的一首诗,字里行间透露出当年的豪情。1952年,李敏来到新疆后被安排到部队宣传队成为文艺兵,除了负责宣传工作外,还要参加生产劳动。一年后,部队将李敏从宣传队分配到一所新建的部队子弟学校,成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第一代人民教师。1955年,李敏转业到金融系统,一干就是30多年。
几年前,在外地工作的儿子怕她一个人在家寂寞,便鼓励她学习上网,在网上与更多的人交流。起初她认为对自己而言这不太现实,可当儿子将电脑买回来后,她却喜欢上了,不但学会了打字,而且还可以通过网络下载歌曲、电影,理解了“顶你”、“踩踩”、“沙发”等网络词汇,成了一个被网友们啧啧称赞的“潮奶奶”。
除此之外,李敏画得一手好画,多以花鸟为题材,所画国画作品多次参加自治州和自治区的书画展览。她把自己所画的梅、兰、竹、菊绣成刺绣作品,然后裱起来挂在房间里,给自己的房间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