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7月12日讯 通往浙医一院骨髓移植联络办公室的路,很长、很绕,来自萧山农村的赵吉汉爸爸却一个弯没有错地带着记者上楼、下楼。赵爸爸说,“半年来住院6次,化疗5次,几乎把医院当成了家,这条路熟得不能再熟悉了。可是,儿子至今没配上骨髓,命悬一线……”老人哽咽着说不出话,边走边默默流泪。
赵吉汉,20岁,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大三学生,去年10月被确诊患上了“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榻上的他,带着口罩,脸色惨白,失去了往日的青春气息。多次化疗让他经常间歇性呕吐,全身浮肿,体重骤增,身体极其虚弱。
赵吉汉家庭贫困,靠爸爸帮别人看管鱼塘的收入养活一家5口:80多岁的外婆和瘫痪在床的奶奶,不识字的妈妈。因为家里穷,赵吉汉好几次说腰疼得厉害,爸爸只是买几个膏药用着,想不到竟会查出白血病来。现在为了给孩子筹钱治病,家里已经花掉了全部积蓄。还欠了亲戚朋友很多钱。
“幸亏有学校和社会爱心人士的捐助,才能让吉汉继续接受治疗。”赵爸爸说,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得知赵吉汉患病,马上发动全体师生捐款,老师发出了求助微博,半年时间,爱心接力从未间断,到目前共有600多人转发,陆续收到社会各界捐款共15万元。“这个费用可能与巨额的医药费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只要有万分之一的希望,我们都会竭尽全力。”浙江省供销社团工委书记方志文说。
“前期五次化疗包括其他各种费用21万元左右,骨髓配对需要50万元左右。现在,我们面临的一个是钱的问题,一个是骨髓配对的问题,当务之急还是找不到配对的骨髓。”赵爸爸焦急地说。
“这个病如果不治疗,只能活三个月。化疗五次以上还是找不到匹配的骨髓,熬不过2年。”赵吉汉的主治医生——浙医一院骨髓移植中心孙洁说。
对于白血病人而言,战胜病魔的关键是找到匹配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手术。然而,由于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血源紧缺,以及配对本身低至1/5000至万分之一的成功率,很多白血病人没能等到手术的那一刻。
孙洁说。“现在是赵吉汉最佳的移植时间,如果错过了这一阶段,需要继续以化疗来维持。但长期化疗对肝脏等器官的副作用很大,同时会引起一些重症的感染甚至危及生命。”
在浙医一院骨髓移植联络办公室,工作人员陈水云正快速地移动着鼠标,点击“中华骨髓库”,检索与赵吉汉相符的供者信息。
“检索信息档案是骨髓配对的第一步,工作量相当大,光‘中华骨髓库’就有140多万志愿者,需要仔细比对寻找,不能漏掉一个。”陈水云说。
“供者越多,患者希望越大。我们希望更多的志愿者加入捐献造血干细胞队伍。”本报、浙江之声电台和省红十字会一起呼吁:请伸出你的手,创造以万分之一的髓缘重获新生的奇迹。
省红十字会工作人员贺佳鑫介绍,每年血液中心都有不定期的造血干细胞采集工作,市民可先到各地血液中心报名登记,留下联系方式,工作人员会在集中采集造血干细胞前与您联系预约。预约成功后,想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市民,可就近到采血点填写登记表,然后抽取5毫升血样,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将血样送到指定医院进行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分型检测,再把分型后的血样资料录入中华骨髓库的数据库中,市民就能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
为了延续生命的希望,为了让世界多一份欢笑。帮帮这个善良而辛苦的家庭!在此特别公布赵吉汉同学的银行卡号:6212841451640006378。也可以拨打热线96068联系。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