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时期,一个总投资30.4亿元、来源地为上海的年产80万吨PTA项目进展顺利。据项目负责人介绍,PTA作为涤纶生产的主要原料,我国曾一度严重依赖进口。这个“浙商回归”项目的上马,不但能保证桐乡部分龙头化纤企业的原料供给,还将推动区域化纤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布局,提高产业链的竞争能力,使桐乡迈出由聚酯化纤行业向上游石油化工行业延伸发展这一极具历史意义的一步。
今年上半年,全市引进“浙商回归”项目231个,实际到位资金63.83亿元,排名全省第四;完成省定目标任务的67.19%,排名全省第三。其中,桐乡实际到位省外资金更是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97.09%……在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浙商回归”被各方寄予厚望,其所取得的耀眼成绩更令人欣喜。成绩的取得,从宏观上讲,要归功于我省实施的“省外浙商回归工程”;从细节来说,离不开嘉兴市为浙商回“嘉”创造的诸多优惠条件。如,将“支持浙商创业创新”列为嘉兴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的“一号工程”,出台《支持浙商创业创新促进经济发展投资指导政策措施》等等。
当然,浙商回“嘉”,其意义不仅在于推动经济的回暖、GDP的增长,其背后更深远的意义在于,借助优质“浙商回归”项目的落地,以及前沿高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进,促使嘉兴加快实现优势特色产业改造提升以及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毕竟,世殊时异,与早年间出于“脱贫致富”目的实施的对外招商引资不同,如今的嘉兴,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产业层次,都已处在了一个相对较高的平台上。这时候,我们迫切需要一批像PTA这样“引领型”、“补缺型”的项目,如果继续对高耗能、低产出、粗放型的“老一辈浙商项目”张开双臂,那么不仅不符合嘉兴市打造创业创新城的要旨,嘉兴本身的土地、能源供给,环境承载容量也不允许。
如果将“浙商回归”比作一首波澜壮阔的城市交响曲,那么如何演奏好它,使之能够发出最优美、最契合经济社会长远发展方向的乐音,使嘉兴市经济露出“笑脸”、产业结构站上“微笑曲线”的高端,则是摆在各地各级政府部门面前的一道考题,测验着有关部门的演奏水平。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