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甜(左二)一家和福利院里的小朋友合影
7月12日下午2点,在金华义乌社会福利院二楼的会议室里,美国人朱丽和小女儿圆静静地坐在椅子上。大女儿倪甜则四周打量,努力找寻领养前的记忆。
16年前,通过中国收养中心,单身的朱丽把倪甜带到了美国。
16年后,倪甜回到福利院,希望能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养女想回“家”看看
朱丽是美国科罗拉多州人,17年前的一天,单身的她看见周围有朋友收养中国女婴,聪明可爱的女婴让她对遥远的中国产生了神秘感,萌发了也收养一名中国女婴的想法。当年,她把一份收养申请送到了美国收养组织“儿童之家”,这份收养材料很快被送到中国收养中心。
第二年年初,就从中国传来好消息,义乌的一个女婴符合她的收养要求,这个女婴就是倪甜。激动的朱丽,在约定的时间赶到了杭州,抱回了倪甜。
把倪甜带回美国,朱丽就像对待亲生孩子一样对待这个来自异国的小女孩,尽心尽力地照顾着。
随着年龄的增长,倪甜变得越来越懂事,看着自己和周围小朋友不同的肤色,好奇的她就询问朱丽。朱丽并没有骗女儿,告诉倪甜,她来自遥远的中国。从那以后,倪甜心中就充满对中国的向往,她默默许愿有一天要回到自己出生的家乡看看。
倪甜即将上大学,她来中国的愿望更加强烈。女儿的心思,朱丽一直看在心里,最终决定今年夏天带着倪甜和另外一位养女圆回中国看看。
父母留下的唯一信息是一张纸
12日下午,倪甜终于回到了她的故乡义乌,这是一个她极度陌生而又莫名有种亲近感的地方。倪甜希望从这里可以搜寻到一些亲生父母的信息。
在会议室里,朱丽和倪甜通过翻译请求义乌社会福利院院长沈滨根,帮忙找寻的倪甜当年被遗弃时的信息。
沈滨根从堆积如山的资料里翻出了16年前的资料,从泛黄的文件袋里,能够得知的仅仅是,倪甜是在1995年盛夏的一天被人在城西街道留雅村村口捡到,捡到后很快就送到了福利院。
当时在倪甜的身上,福利院的人发现了一张纸,纸上用圆珠笔写着倪甜的生日,1995年农历六月廿九,还有一句话,“希望孩子以后可以健康幸福的活着”,除此之外再也没有其他信息。
因为年代久远,这张纸已经有点泛黄,被撕裂。不认识中文的倪甜和朱丽用期待的眼神问翻译上面写着什么。当翻译告诉她们时,母女俩半天没有出声,朱丽趁人不注意,转过头把眼泪擦掉。
看着倪甜亲人留下的唯一物品,朱丽询问是否还有其他信件,可沈滨根只能遗憾地告诉她们,确实没有了。
“那我们可以看看倪甜以前住的地方吗?”临走前,朱丽提出了这样的请求。
在沈滨根的带路下,倪甜很快就找到在福利院住的那栋楼(儿童部),16年前宿舍构造已经被改造过,那里已经成为孩子们的玩耍区。在儿童部陪孩子们玩了20多分钟,朱丽和倪甜留下100美元后才依依不舍地离开。
“明天上午的飞机回美国,今晚我要好好看看义乌,看看这个我出生的地方。”倪甜说,虽然这次收获不大,但以
后她一定还会回来,努力寻找亲人的信息。
441个孩子找到洋父母
沈滨根告诉我,从1994年7月福利院被批准可以涉外送养,已经有441个孩子被送到了国外。领养的家庭多来自美国、加拿大、西班牙、比利时等发达国家,都是经济状况较好的中产家庭,其中美国的领养者占到了80%。
这些被送出的孩子都姓倪,因为在义乌话里“倪”和“义”同音,同时“倪”还寓意着“人民的孩子”。
“我们是全省甚至全国涉外送养较多的县级福利院了,最多的时候一年被领养了100多个。”沈滨根说。
当年因为中国收养限制少,在西方国家掀起了一股收养中国女婴风,很多人,尤其美国人都向中国递交了申请,特别集中在1998到2001年。
“因为美国在义乌收养的婴儿多,一些收养家庭还自发成立‘义乌家会社’儿童民间组织,让来自中国的孩子每周可以相聚一次。”沈滨根说,2002年,美国一位养母就给福利院带来了一本厚厚的相册。这本相册里的照片全都是明尼苏达州“儿童之家”30多名义乌孤儿。而每年的8月份,“儿童之家”都要举行近千人的领养家庭聚会,让孩子们在一起学跳中国舞,交流中国文化。
这些年陆续有几个被收养的孩子回来试图找寻亲人,可没有一个人成功过。
“主要是当年留下的信息太少,找寻难度太大了,”沈滨根说,加上年代久远以及寻亲者在国内时间太短,根本就没有可能找到亲人。
记者 董齐文/摄
- 小陈香趁停电逃出“魔掌” 微博网友跨省助她寻亲
- 丽水网义工群爱心接力 走失31年的朱丽娟回乡寻亲
- 志愿者加入本报寻亲行动 又有两位浙籍烈士找到亲人
- 女儿养了26年养母断了母女情 连法官都觉得很难受
- 20年来,她用母爱温暖“长不大”的养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