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袁正林(左)正在参加志愿服务
浙江在线07月13日讯 7月4日,袁正林又一次来到了绍兴市中心血站,进行他10年来的第36次无偿献血。这个下岗工人,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但是,说起爱心,说起奉献,他让很多人望尘莫及。
除了献血、参加无偿献血志愿服务,今年5月,他还与妻子一道,在新昌县红十字会签下了器官(遗体)捐献志愿书,准备离世后把全身能用的所有器官捐献出来。袁正林说,他因为奉献而快乐。
“献血孬种”爱上献血
2002年的一天,在妻子的“动员”下,袁正林第一次去无偿献血。但登上献血车前的刹那,他犹疑了。
“第一次献血,如果说一点都不害怕,那是假的。”袁正林说,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才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壮胆完成了第一次献血。
但令袁正林没有想到的是,第一次的试一试,竟会让他一发而不可收拾。到目前为止,他已献血36次,献血总量超过2万毫升。
献全血需要间隔6个月,献成分血(机采血小板)的间隔时间一般只需一个月。袁正林觉得半年献一次不“过瘾”,于是,每隔一段时间,便从新昌跑到绍兴市中心血站献成分血。
这些年为献血,他在新昌和绍兴之间跑了24趟。2005年,他还加入了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随时准备着为有需要的患者献出自己的造血干细胞。
除此之外,袁正林还与献血结下了更深的情缘。
7年前,他下岗了。看到他整天无所事事,精神萎靡,在新昌县人民医院当护士的妻子,便动员他去做无偿献血志愿者。
每周五和周日,绍兴市中心血站到新昌采血,需要志愿者提供各种服务和接受献血者咨询。作为献血积极分子,袁正林去当这个志愿者,再合适不过。
于是,他欣然接受妻子的提议,参加了无偿献血志愿者培训。之后,每逢采血日,他便雷打不动地去参加志愿服务。
夫妻双双志愿捐器官
今年5月8日,是世界红十字日,也是袁正林的54岁生日。这一天,他过了自己50多年生命里最特别的一个生日:与妻子一道,去新昌县红十字会签下了器官(遗体)捐献志愿书。
袁正林捐献器官(遗体)的想法由来已久。他从电视上看到,目前捐献器官(遗体)的志愿者还比较少,而人体器官的需要量却很大。当时,他就想着要捐献器官(遗体),进行器官(遗体)志愿捐献登记。
“我怕万一什么时候有疾病,就来不及填写器官(遗体)捐献志愿书,完不成这个愿望了。”在袁正林看来,捐献器官(遗体),是让自己的生命实现最后的价值。
袁正林上大学的女儿不同意父母双双登记捐献器官(遗体)。袁正林耐心地做女儿的思想工作:人死了,什么都没了,如果这个躯壳还能发挥一点作用,能帮助有需要的人,那是一件多么让人欣慰的事!
女儿见父母的决心坚定,也为他们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最后还是同意了。
“我虽是个下岗工人,却喜欢帮助别人。但我经济上不宽裕,没有能力捐钱,我就捐点自己身上的东西,这样尽己所能,奉献爱心,让自己安心。”这就是袁正林朴实的价值观。
编后
一个下岗工人,不是“正经”地去找活干,养家糊口,而是坚持着做了一名无偿献血志愿者,如此“不务正业”的择业观,在许多人眼里够得上是另类。而袁正林在他那个充满爱心的妻子的支持下,不仅做了大量志愿服务工作,还在7年间无偿献血36次,献血小板24次,甚至和妻子一起双双签下了器官(遗体)捐献志愿书。这样的大爱境界不仅使袁正林享受着奉献的快乐,更成为我们这个社会宝贵的精神财富。
一个普通而又平凡的下岗工人,经济不宽裕,能力有限,但他胸中沸腾的一腔热血,“点燃”了奉献的激情,构架起新的人生“支点”,实现了平民英雄的理想,堪称时代楷模,值得大家尊重和敬仰。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