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建设公共自行车等低碳出行硬件设施的同时,培育、倡导低碳出行文化的任务必须紧紧跟上。
提到低碳出行,公众多有雷声大雨点小的感觉。雷声大,是因为低碳出行利国利民利社会利个人,此点早已达成共识无可置疑,在舆论上也早已耳熟能详;雨点小,是因为存在攀比心理羊群效应使之在实行过程中大打折扣,低碳出行远未成为主流出行方式,也远未成为文明、光荣、受人尊敬的出行方式。何以改变此种舆论和现实不相称的现状,唯有学校、家庭、单位乃至整个社会尽起培育低碳出行文化的义务,细化低碳出行的种种举措,给低碳出行创造良好的“成长空间”。而广大居民,尤其是精英人士也要积极参与,加盟跟进。
学校和家庭在培育低碳出行文化方面大有可为。实际上,一些学校早就在深入细致地推广低碳出行文化。女儿日前去绍兴一中报到,带回来一张告家长书,其中有一条就是要求家长放手,让孩子自己骑自行车或乘公交车上下学。该告家长书中还规定,如发现家长用车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取消该学生各类先进评比资格。看后,甚合愚意。如果每所高中、初中乃至有条件的小学,都能效法绍兴一中做法,通过和广大学生家庭的联合,来引导孩子低碳出行,则目前校园门口上下学高峰段交通拥堵的状况无疑将得到明显改观,而更值得庆贺的是,低碳出行文化的种子、习惯,就此在孩子心里扎根、开花,并将结出丰硕的果实。
单位在培育低碳出行文化方面也有义不容辞的义务。为倡导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崇尚勤俭节约的美德,越城区区级机关联合工会经与有关部门联系,这几天正在为机关联合工会会员统一组织办理公共自行车借车卡。单位牵手,一些原先对办理公共自行车借车卡态度冷漠、怕麻烦或模棱两可的人,纷纷填写了公共自行车卡办理登记表。其实,单位在培育低碳出行文化方面还可广开思路,如设立职工低碳出行奖,举办低碳出行讨论会,开展低碳出行征文比赛等。通过这样大张旗鼓的宣传、引导,绿色低碳的出行方式就能逐渐形成气候。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