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我的这只竹节虫不错吧,以前看到它,我肯定心里发毛,而现在,制成了标本的它们就是一个艺术品,怎么看怎么漂亮。”
“你们寝室里有蟑螂没?没的话蚊子也行,我的数量还不够呢。这些平时最头痛的虫子,现在都成了宝贝,整天想着活捉它们做标本。”这两天,如果你走进浙江农林大学的实验室,一定会被同学们制作昆虫标本的场景所震撼。在这里,该校植物保护专业10级的59名学生,一边交流着过去十多天在野外抓虫经历和感受,一边根据老师的要求,认真地将刚刚抓获的20000多只昆虫制作成标本。
原来,学生们都在做一份特殊的暑假作业:到野外活捉20000多只昆虫并制作成标本。为了抓到满意的昆虫,他们用上了“海陆空”多种战术和武器,虽然有的学生在和蜜蜂等昆虫的“战斗”中光荣负伤,但是大家战果累累,抓获的昆虫包含了16个目120个科,在实验室里成立了声势浩大的昆虫军团。
每人到野外抓400只昆虫
早在6月份,浙江农林大学植物保护专业10级的59位学生就接到通知,期末考试结束后将进行《昆虫学》课程的野外实习。根据该课程任课老师徐志宏的要求,同学们要在7月15日前,以5个人为一组,到野外捕捉2000只以上的昆虫,并按照规定制作成昆虫标本。为了确保同学们捕捉到的昆虫种类的丰富性,徐志宏还规定:所有学生捕捉到的昆虫,必须涉及昆虫纲的16个目的120个科。
一接到任务,昆虫实验室的各种“武器”就被抢了个光:抓各种有翅膀虫子用的网兜,装有能迷晕昆虫的乙酸乙酯的广口瓶,晚上引诱虫子用的灯具……
接到这份作业的那一刻,学生们在感到兴奋的同时也觉得压力特别大。“大家学的是植物保护专业,也认识很多昆虫,但现在要大家去抓那么多昆虫,很多人还是觉得心里很发虚。”植物保护专业学生田婷说。
全副武装靠技术取胜
由于很多昆虫的活跃期在清晨和晚间,所以学生们得跟随着昆虫的脚步在清晨和傍晚抓虫,中午时分则在标本室里制作标本。
植物保护班的陈瑜说:“天没亮我们就得去抓虫子,在晚上我们就在草丛里点亮灯具,吸引各种昆虫飞过来,然后再用网兜将它们抓起来,放入装有乙酸乙酯的广口瓶里将它们迷晕或者毒死,这样能有效地保证昆虫标本的完整性。”
为了能抓到罕见的昆虫,在抓虫子的10天时间里,不少学生在和虫子“战斗”中光荣负伤,其中最多的是被蜜蜂蜇伤,也有被其他昆虫侵害的。学生吴大超就在和一只虫子“战斗”时,虫子分泌的毒液喷到了他脸上,疼了吴大超整整一个晚上。
蚊子与蟑螂成了最抢手的宝贝
为了尽快抓捕到规定数量的虫子,同学们张开眼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看寝室里有没有蚊子苍蝇或者蟑螂,以往这些令学生讨厌的虫子,如今成了同学们竞相争抢的宝贝。田婷说:“以前我最怕的就是虫子,如今看到虫子就觉得亲切。我现在就是去食堂吃饭的路上,看路也特别仔细,希望能在路上抓到一只罕见的蚂蚁,或者发现几只还没抓到过的小虫。”
一开始,大家抓的“俘虏”都是常见的昆虫,然后在抓了几百只虫后,大家相互比起谁抓的虫子罕见、谁抓的虫子漂亮:20多厘米的竹节虫、硕大的凤蝶、体大而愚笨的独角仙……各种罕见、漂亮的昆虫,都成了同学们的“战利品”。
在捕虫过程中培养对专业的兴趣
凤蝶、蜻蜓、独角仙、金龟子、竹节虫、蜡蝉、蟑螂、蚊子、红袖蜡蝉……整齐排列着的昆虫标本,宛如一支庞大的昆虫军团,囊括了16个目120个科。通过抓虫子这一特殊的课程,很多原来最怕虫子的女生,现在看到蜜蜂飞蛾就兴奋,很多平时特注意卫生的学生,也开始盼望着寝室跑出几只蟑螂、苍蝇。
对于自己抓到的各种虫子之最,柯宇峰说:“我觉得我们抓的昆虫中,最好看是色彩缤纷的蜻蜓和蝴蝶,它们显得雍容华贵而有气质;最难抓的是竹节虫等,这类种子因为特别少,而且颜色和草相似,不容易发现;最好玩的是扣头甲,一被抓到就一个劲地扣头;至于最危险的是蜜蜂,还有一些会分泌毒液的虫子,有的是有剧毒的。”
指导老师徐志宏说,野外抓虫子,其实是植物保护专业教学环节之一,学校希望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抓昆虫,让植物保护真正地走出课堂,开辟新的学习环境,在自己动手过程中了解病虫害,在每一届学生中都收到了良好的反响,较好地培养了他们的浓厚兴趣。”
“通过抓虫子、做标本,我们不仅对专业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认识了更多以前叫不出名字的昆虫,也让我们更加热爱植物保护专业,我觉得,从事植物保护,其实有非常多的乐趣的。”植物保护班李植东说。记者 张晨 通讯员 陈胜伟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