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7日讯 溺水事故成为危害学生安全的“第一杀手”,进入6月后,学生因游泳、戏水不幸溺亡的事故就进入高发期。今年绍兴市学生因溺水死亡也已达9人。今天上午,学生防溺水安全管理工作专题会议召开,研究部署学生防溺水安全管理工作,切实采取措施防止此类事故发生。副市长丁晓燕参加会议。
据了解,截至7月16日,绍兴市学生非正常死亡人数达14人,其中因溺水死亡9人,占非正常死亡人数的64%;在溺水死亡事故中,农村学校学生死亡占78%,低段学生占44%,外来民工学生占56%。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透露,主要表现为“一集中”“二无”和“四多”。“一集中”即发生学生溺水死亡事故的时段相对集中,多为每年的6~9月份。“二无”即溺水事故发生时大多无成年人监护、事故发生地点大多无安全保障措施。“四多”即低龄低段学生多,外来民工子女、农村学校学生发生溺水死亡人数多,放学途中、节假日发生溺水死亡事故多,学生自行前往或自行结伴前往发生溺水死亡事故多。
为防止学生溺水事故发生,绍兴市教育部门将对防溺水工作进行再布置、再检查、再落实。通过学校和老师再发一次短信、打一个电话、开展一次家访等形式,确保防溺水警示提醒通知到每一位学生、家长,切实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有效落实家长的监护责任;其次,通过开展防护知识讲座,布置安全知识作业,创编安全知识三字经、儿歌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预防溺水的自觉性和识别险情、紧急避险、遇险逃生的能力。
会议指出,努力做好学生的防溺水工作,要健全机制,联防联控,做好隐患的排查治理机制,同时要建立起社会关爱机制。综治部门要对各地开展防溺水工作进行专项督查,确保重点水域不漏管失控。水利部门要加强对重点水域和水库的安全管理,在危险河段及水域设置安全警示牌、隔离带或防护栏等。公安部门要督促派出所安排联防队员加强对危险水域的巡逻。妇联、共青团则要会同教育部门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开展有益的暑期活动,减少孩子因缺乏家长看护而到河边嬉水、游泳导致溺亡的情况发生。宣传部门将加大预防学生溺水事故的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关心预防学生溺水的良好氛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