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志坚(右)和周志强(左)商量如何筹集学费。
浙江日报永嘉7月17日电 在永嘉县岩头镇五尺乡小茅垟村的周家,自从得知小儿子周志强的高考分数后,父亲周丐胜接连多晚失眠。因为家庭贫困,周丐胜的大儿子已经错失了上好学校的机会,他不想让小儿子再重蹈覆辙。可高额的上学费用,却愁坏了周家父子。佳友民情工作站记者得知此事后,赶去采访,帮助牵线,努力圆孩子的大学梦。
记者在瓯北的一家企业,见到了正在打工的周丐胜。身体瘦小,一脸憔悴。今年50岁的他,显得比同龄人衰老很多。他告诉记者,妻子也在这家企业打工,两人一个月的工资合计才2000多元,厂里生意不好的时候更少。因为身体不好,自己吃了15年以上的药物,加上培养两个孩子,家里已经没有任何积蓄。
记者来到距离永嘉县城一个多小时车程的岩头镇五尺乡小茅垟村,一说起周家两个儿子时,街坊邻里们个个竖起大拇指,这村里谁家子女考上大学本来就比较稀罕,而一家就出来两个大学生,实在不容易。
在一间破旧的老房子里,记者见到了周志坚、周志强两兄弟,不到10平方米的老房子几乎四面漏风,其中一面墙上还有一条近十厘米宽的裂缝。
哥哥周志坚原本准备暑假留在杭州打工的,因为担心弟弟周志强填报志愿的情况,特意赶了回来。周志坚的刻苦努力一直是弟弟周志强的榜样,周志强今年的高考成绩是459分,虽然没有考上很好的大学,但他同样不想放弃上大学的机会。而哥哥的回家,也让周志强格外开心,几乎每天拉着哥哥询问大学校园生活。两人正打算着,暑期去企业打工。
一边是对大学生活的无限向往,另一边则是家里的现实状况,这让小小年纪的周志强陷入矛盾之中。村委会主任周涛吉告诉记者,周丐胜一家是村里生活条件较差的一户,因为经济困难,去年他们一家四口的农村医疗保险还是他自掏腰包垫付的。
看着两个年轻人无助的眼神,记者心里很不是滋味。我们帮周志强联系了永嘉团县委牵头的“情系永嘉·圆梦大学”贫困大学新生助学活动负责人。团县委副书记李新聪告诉记者,像周志强这样的家庭困难,符合助学条件,能拿到4000元的助学基金。
桥头育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旭林也表示,愿为贫困生哥哥周志坚提供暑期工作,公司除了支付的工资之外将帮他补足学费不足的部分。此外,如果可能的话,他们将在以后的每一个假期都给志坚提供打工直到他大学毕业,毕业后,如果志坚愿意到育才继续工作,他们也欢迎。
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周家的院子里有棵梨树,树上一个个黄绿色的果子在阳光下很是馋人。兄弟两个很喜欢在树下聊天说笑,他们说,兄弟两人的名字加起来就是“坚强”,希望兄弟两人能像这棵树一样,坚强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一封寒门学子的来信——“不留一辈子的遗憾”
浙江日报佳友民情工作站记者:
你们好!
我来自温州永嘉山区的一个贫困家庭。去年6月,我第二次参加高考,考上了大学;今年6月,我弟弟志强也参加了高考,下半年也将要上大学。但由于家庭条件不好,学费成了一家人心头的一块大石。
我们的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就学的机会。这些年来,他们无论吃多少苦,受多少的委屈,甚至有时候生病了,也不告诉我们。
父母对我们的期望很高,希望我们都可以考上大学,但学费一直是让全家头痛的问题。我们的父母一直很努力工作,起早贪黑,但是由于文化水平不高,身体也熬坏了,收入不是很高。即使我们兄弟俩在放假时间去打工赚钱,一家人省吃俭用,也还是捉襟见肘,入不敷出。
我高中时是住校的,记得有一次回校前,向父母要生活费,但是家中恰好缺钱,我只好拿了一半生活费回校。过了几天,我爸才来学校把另外一半的生活费交到我手上。而且为了省一点车费,爸爸冒着大太阳骑了两个多小时的自行车赶到学校,又骑了两个多小时才回到家。
2010年6月,我参加了高考,虽然成绩并不尽如人意,但还是超过了二本线。由于对学费的担忧,以及填报志愿的失误,最终我还是与大学擦肩而过。我决定再次参加高考,此后一年,我一边工作,一边自学,但由于将太多的心思放在了工作上,最终成绩不是很理想,只上了一个专科学校。
今年,我弟弟的成绩也超过了录取线,学费问题再次难倒了一家人。上个星期,浙江日报佳友民情工作站记者专门赶到永嘉我的老家采访,热心地为我们寻求帮助。很快,有许多爱心人士纷纷表示要资助我们。但我们也不想一味地依靠别人的帮助,而是更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学费。因此,已经有企业为我们提供了工作的岗位,让我们可以自食其力地解决掉一部分的学费与生活费。
现在,我们兄弟俩都在打暑期工,对未来也不再那么担忧了。我们相信,只要自己肯努力,一定可以渡过难关,未来也一定会好起来的。
在这里,我要感谢那些无私帮助我们的浙报记者和爱心人士们,同时也请你们放心,我们会努力学习,不负好心人的期望和帮助。同时,我们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士,去发现并帮助更多的寒门学子,让他们有机会上大学,不留一辈子的遗憾。
此致
敬礼
周志坚
2012年7月16日
- 整合洞头“渔家乐”资源 大学生村官经营海岛游
- 衢江区实施第六批农民大学生培养工程
- 湖州:大学生“村官”创业论剑
- 景宁大漈乡迎来科技支农团 大学生帮农民网上卖茭白
- 对于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是否做好了准备?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