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19日讯 车间闷热工人靠电风扇降温
7月12日,市气象台监测数据显示,当天浦江、义乌、市区的最高气温分别达37.4℃、37.9℃、38.9℃,均超过35℃的高温标准。
当天上午,记者前往浦江、义乌、金华市区一些企业,实地探访车间的防暑降温情况。
上午10:35,在浦江县黄宅镇一家印花厂的生产车间,几台印花机正在运行,10多名工人坚守在岗位上。车间的屋顶是钢棚结构,容易吸收热量,车间里非常闷热,温度计显示为36℃。不到5分钟,记者背上就汗滋滋的。
车间里每台机器旁都有一台电风扇。不过,电风扇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车间里10多名男工人都是赤膊上阵。一名工人说,到了中午和下午,车间里更热。由于印花机不能随便停下来,他们中午也只能轮休。
上午11:20,在义乌北苑工业园区一家内衣厂的3楼车间。30多名工人正在干活,其中多数是女工,以缝制衣服为主,每名女工的缝纫机旁边都堆着一堆布料或衣服。另有两名赤膊男工在切割布料。此时,温度计显示为35℃。与浦江那家印花厂一样,车间里同样靠几台电风扇降温。一名重庆籍女工说,上午还好,到了下午,感觉整个屁股都粘在了凳子上,中暑的工友很多。
下午1:40,在金华市区一家化妆品厂,温度计显示达37℃。该工厂生产的是化妆品外包装盒,有20多名员工,每2~3名员工配一台电风扇。由于电风扇的降温效果不好,工人们个个满头大汗。
记者了解到,上述3家企业都没有给员工发放高温补贴,也没有提供防暑药品等。
【企业说法】车间安装空调降温难度大
高温期间,企业能否在车间安装空调或冷风机?金华市一些企业负责人表示,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
首先,受企业经济实力限制,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这个能力。
“工人身体舒适了,心情自然会好,效率也高点,因此我们也想让工人凉快点。”盛女士的无纺布袋厂在兰溪开业才一年多,现在厂内38名工人靠6台工业电扇降温,到了下午车间内像蒸笼一样闷热。
“以前工厂在义乌的时候,我去买来冰块降温。现在厂区离市区比较远,买一块冰光来回运费就要六七十元,不合算。”由于厂房是租的,盛女士准备下半年换厂房,所以她不打算在车间里装空调或冷风机。尽管这段时间天气很热,但她也想不出其他更好的降温措施,只是每天下午3时给工人们做点冰镇的水晶糕、绿豆汤等解暑食物或饮料。
“我们冷风机的电机功率都在1500W以上,一小时需要用电1.5千瓦时,两个大车间4台冷风机,一天下来耗电144千瓦时,一个月下来,光电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陈先生的工厂本来都装有冷风机,但今年生意不好,资金周转遇到一定困难,因此现在除注塑车间开了冷风机外,其余车间改用工业电风扇。他说在眼下这种困难关口,能省一点是一点。
其次,一些企业的车间环境比较简陋,不具备安装空调的条件。金华市一些企业,尤其是不少中小企业的车间都比较简陋,有的车间还是开放式的简易房,即使装了空调也无法达到理想的降温效果。另外,一些企业因为生产工艺等原因,在生产过程中也会产生较高的温度,不适合在车间安装空调。
部分企业对夏季车间的防暑降温不够重视。浦江县黄宅镇一家印花企业负责人表示,夏天车间温度超过35℃很正常,“35℃并不算高”。至于有的员工在车间赤膊工作,他认为这是员工的个人问题,只要不影响工作,并无不妥之处。
“大企业实力雄厚,可以装空调,装冷风机,小企业在义乌很多都这样。”义乌北苑工业园区一家镀膜厂的组装车间负责人说,周边许多小企业工人每天都工作11~12个小时,除掉吃饭,中午大多数没有休息时间,车间温度虽然高,但大家似乎都习惯了,提出异议的不多。
【部门声音】
用工单位需做好降温工作
夏季高温时段企业该如何做好车间的防暑降温工作?记者就此采访了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支队长吴涛。
吴涛说,今年5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4部门联合出台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该办法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全面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做好高温作业、高温天气的劳动保护措施。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提供必需的高温防护设备和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在高温天气期间,应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采取合理安排工作时间、轮换作业、适当增加高温作业人员的休息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等措施。因高温天气停止工作、缩短工作时间的,用人单位不得扣除或降低劳动者工资。
另外,用人单位还要为高温作业的劳动者提供足够的、符合卫生标准的清凉含盐饮料及必需的防暑降温药品。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从事高温作业或者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作业的,应当向劳动者发放高温津贴。
吴涛提醒,对于用人单位违反《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等有关法规、危害劳动者身体健康的行为,有关部门将依法予以制止,责令用人单位认真整改;问题严重的,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追究用人单位及其负责人的相应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