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位杭州新提拔和转任重要岗位任职的市管领导干部,上周在市委党校集体“闭关”,参加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培训班。上周五(7月20日),这些干部参加了任职廉政法规考试。
考试成绩将记入个人廉政档案
408名领导干部参加廉政大考——这次集中考试,也是近年来规模最大、人数最多的一次。
这一做法,杭州已经做了好多年。
2008年以来,根据杭州市规定,今后凡是新提任的市管领导干部,都要参加廉政法规考试。
从那时开始,“逢提拔必考”的任职廉政法规考试,逐渐常态化、制度化了。
这次参加培训的新任市管领导干部,大多都是首次参加廉政法规考试。考试前,都进行了充分准备。
因为廉政法规考试的成绩,要记入每位领导干部的个人廉政档案。
很多案例就发生在领导干部身边
杭州市纪委宣教室副主任高爱先是本次考试的出卷组成员。他介绍,这次廉政法规考试,从出卷到阅卷都采取了严格的保密措施。
考试内容,包括《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公务员法》、《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等。
高爱先说,考试偏重实际应用,很多题目中的案例,甚至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很多人物原型,都是大家平时熟悉的人。
“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的腐败案例移植在题目中,有两个考虑。首先是希望提高大家的实际应用能力;对新任的领导干部来说,也是一种威慑和震动作用。”
学员:考题很活 多选题和案例分析不好做
“题目出得很活的。”
“多选题和案例分析题,不太好做。”
20日下午,学员们走出考场,纷纷讨论起考试。
考试按百分制评定成绩,60分为合格线,初次考试不及格,可以进行一次补考。
“廉政考试的目的,不是考倒学员,”高爱先说,通过考试,让领导干部知道自己所处的岗位,随时都存在廉政风险点。更好地保护自己,少犯错误,这才是考试的目的。
我们在考试之后拿到了试卷。
试卷分判断、单选、多选、案例分析题四个题型。其中,案例分析题难度最大,所占分值也最高,有40分。
我们摘录了几道题目,一起来看一看。
判断题:
党员副县长陈某为了使朋友张某取得县内一矿山的开采权,曾多次打电话给有关部门领导说情,但最后张某并未获得该矿开采权。陈某可能会因此受到警告处分。
答案:正确。
点评:党员领导干部不准干预和插手建设工程项目承发包、土地使用权出让、政府采购、房地产开发与经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介机构服务等市场经济活动。
单选题:
《廉政准则》规定,不准党员领导干部允许、纵容配偶、子女及其配偶在异地工商注册登记后,到( )从事可能与公共利益发生冲突的经商、办企业活动。
A.国外;B.居住地;C.本人管辖的地区和业务范围内
答案:C。
多选题:
王局长的下列哪些行为,有可能违反了《廉政准则》的相关规定?
A.和老婆离婚后,长期不支付女儿的抚养费;
B.其妹妹用低于市场价35%的价格租赁了下属单位的门面房;
C.在转任开发区党工委书记前,调整和提拔下属单位16名负责人;
D.带队出国考察时,自费购买了2块欧米茄手表。
答案:ABC。
点评:A有悖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B默许、纵容其亲属以明显低于市场的价格,在本人管辖的业务范围内谋取不正当利益;C违反了“在工作调动、机构变动时,不能突击提拔、调整干部”的规定。
案例分析题:
某省发改委能源交通处副处长陈某到某电力公司考察项目,在该公司的招待会上,公司经理希望陈处长在审批项目时给予关照,陈某就借机会提出能否借一辆小轿车用用。陈走后,该公司花20余万元买了一辆崭新的帕萨特轿车,配好牌照、办妥手续后马上送到省城。从此,陈某过上了“有车族”的生活,电力公司的项目也顺利通过了考察。次年,陈某到某市挂职担任副市长,当地给他配备了一辆公车,陈某没有把轿车物归原主,而是转手送给了自己的内弟使用。后来,陈某因涉嫌犯罪被查处,至此,陈某仍未归还已借用长达5年的轿车。根据案例做以下选择题。
陈某的行为属于( )的行为。
A.违反了党纪、政纪;B.触犯了我国《刑法》;C.构成以借用为名索取管理服务对象的财务。
陈某的行为违反了《廉政准则》关于“禁止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是( )
A.以借用为名索取管理服务对象的财物;B.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C.以交易形式谋取不正当利益。
答案:(1)ABC;(2)AB。
点评:电力公司是与陈某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陈某利用职务上的影响,以借用为名长期占用电力公司的轿车,虽未变更权属登记,但是占用时间长达5年,即使是在自己配有公车的情况下,仍无归还的意思及行为,而且陈某也利用职权为电力公司谋取了利益,因此,其行为不仅违反了党纪政纪,还触犯了《刑法》,构成受贿犯罪。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