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4日讯 姓名:李海兵
年龄:39
职业:冷库工人
从业时间:16年
进入禁渔期,岛城市民餐桌上的海鲜主要依靠冷库冻品。一到下午,定海西码头附近的科达水产品公司的冷库工人李海兵就开始忙了。
20日最高气温32℃,而冷库温度维持在零下22℃,一有鱼贩来进货,李海兵就要在内外温差超50℃的两个环境里,来回穿梭,“冰火两重天”的滋味可不好受。
入库前需做好关节保护
上午9时许,烈日当头,记者来到水产公司见到了李海兵,他穿着短袖、长裤,干净利落,一副夏天清爽的样子,根本不像冷库工人的打扮。而冷库外面的墙上挂着几件深蓝色的棉袄棉裤,就是李海兵进入冷库工作的装备了。
进入冷库前,除了套上大棉袄,他还要给胳膊肘、膝盖、手腕等关节部位,戴上“护腕”。从1996年至今,从事冷库工作16年,自打一入行,老工人就告诉他,年轻人,一定要保护好关节,否则等老了容易得关节炎。
冷库一年四季不停歇,而岛城冬天最冷不过零下10℃,李海兵相当于一年到头都在东三省从事户外工作。
外面棉袄,里面淌汗
每年最繁忙的时间,是禁渔期过后的三个月,每天都有大量的新鲜鱼货,他们要快速将其分类装箱放入速冻间,大约8个小时后,再将其运到冷库储藏。
鱼货多的时候,一天能加工1500多箱,一箱40多斤,有上万斤的鱼货,如果不及时速冻,就不新鲜了,所以工人早上从5点开始工作,加班到晚上11点多,是常有的事儿。
速冻间的温度比冷库的低得多,零下40℃多。李海兵穿着棉袄棉裤,用三轮手推车将鱼货推进推出,期间也没有时间来回穿脱棉袄。“忙的时候,在冷库里连着一干就是三四个小时,穿着棉袄里面都淌汗。”李海兵说,进入冷库工作的都是男人,必须得体力好。
冷库工多为青壮年
李海兵不是简单的冷库工人,他还懂得冷库的工作原理,对氨机管理也有经验。
他出生于定海西码头友谊村的一个渔民家庭,初中毕业第一份工作就是在冷库,跟着老师傅学习操控氨机,自学理论知识,很快能独立操作。他一直牢记当初教他操控氨机的师傅说过的话:“氨机,是整个冷库的‘心脏’,操控氨机的人肩上负担着全冷库工人的生命安全。”尤其到了夏季,气温高压强大,氨机内部氨气容量随之比冬天的时候要多,对氨气的控制更要随时观察控制。
冷库中不乏李海兵这样的青壮年,也有不少老年人,年纪最大的老人已经年逾花甲。这样辛苦忙碌的工作并没有让李海兵抱怨什么。他说,这是工作,就应该尽到自己的职责做到最好。
“冰火两重天”手机一年坏一部
室外热浪滚滚,听着李海兵说冷库里温度零下20℃多,记者便跃跃欲试。李海兵打开了冷库大门,瞬间一片白雾从里面袭来,强大的冷气流迎面蹿了出来,记者打了一个寒颤。走进去环顾四周,码好的一箱箱鱼货整整齐齐,可惜不到10秒钟,记者就受不了了,迫不及待地“逃”了出来。
进入冷库后不只是寒冷,还有心灵的畏惧。记者脑海里闪过的都是电视剧里,女主角被反锁在冷库里的慌张画面。李海兵告诉记者,他们进去工作都是关上大门的,不过从里面是可以打开的,一开始心里也紧张,时间长了就习惯了。他们也可以带手机与外界联络,不过,由于室内温度太低,拿到冷库外容易结雾,手机也忍受不了“冰火两重天”很容易坏,他每年都得换一部手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