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4日讯 金华猪,又名金华“两头乌”,原产于东阳、义乌、金华等地,因其头颈部和臀尾部的毛为黑色而得名。分布范围遍及省内各地市和辽宁、内蒙古、山东、福建、云南、江西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
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两头乌”产业受到了洋猪冲击,数量锐减,陷入需要保种的绝境,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本世纪初。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观念的转变,对高档生态优质猪肉需求越来越大,形势逐渐好转,金华市也正在制订“两头乌”振兴计划,以期通过深入开发和研究,让这个古老的生猪品种重新焕发生机。
“两头乌”养殖
1993年开始
陷入低谷
7月12日,婺城区汤溪镇上镜村刘叶松的养殖场里,几头刚出生不久的“两头乌”乖巧地躺在母猪身边睡午觉,隔壁猪栏里,几头4个月大的“两头乌”却闲不住。
刘叶松养殖“两头乌”起步于1993年,当时他只养了一头“两头乌”母猪。其后,“外三元”白猪大行其道,刘叶松坚持养殖“两头乌”近20年。如今,刘叶松的坚持也换来了回报:“两头乌”身价倍增,去年他的养殖场出栏“两头乌”猪仔和商品猪800多头。
同样是1993年,与刘叶松的无心插柳不同,有一个人却专门为“两头乌”花了很大的心思,他就是当时的市畜牧站站长吴春金。
那一年,吴春金到处“化缘”,最终从金华农校、金华的火腿企业中募集资金5.6万元,然后收集资料、请专家研究论证,编写出版了有史以来第一本系统研究“两头乌”的专著《中国金华猪》。
吴春金之所以要在1993年费尽心思编写出版这本专著,是因为当时金华“两头乌”已经岌岌可危,在金华广大农村,曾经非常普遍的金华“两头乌”逐渐被很多农民抛弃,他们纷纷转而养殖“外三元”白猪。这些“外三元”白猪由大约克、长白、杜洛克三种外国品种的猪杂交而成,具有瘦肉率高、长得快等特点。
市畜牧兽医局办公室副主任王巍向记者提供了一组数据:金华“两头乌”日增重只有400克,但“外三元”白猪日增重能达到800克,是“两头乌”的两倍;“两头乌”瘦肉率只有40%左右,“外三元”白猪瘦肉率有60%。刘叶松也以他的养殖经历说,“两头乌”养6个月才一百二三十斤,白猪养6个月就有200多斤,农民想多赚钱,当然更愿意养白猪。
“两头乌”在洋猪冲击下濒临绝境
金华“两头乌”的辉煌曾持续了1600多年,早在西晋时期就有了它的养殖记录,它曾与宁乡猪、太湖猪、内江猪一起被称为我国的四大“国宝名猪”。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当长时间里,“两头乌”也是本地绝对的主力品种。
吴春金介绍,白猪大行其道,正是源于上世纪80年代混配饲料的大量推广,有了精饲料的保障,白猪长得快、瘦肉率高的特性得以显现。而且经过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们的消费观是希望能多吃肉,吃瘦肉,这种消费观更是对白猪大规模生产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矮矬穷”的“两头乌”自然而然地在“高帅富”的洋品种猪面前败下阵来。到了1994年,民间已经基本不再养“两头乌”。
但如果任由这种状况延续,“两头乌”很有可能走向绝种的危险境地。王巍说,到2002年,存世的金华“两头乌”原种公猪数量仅22头,甚至比大熊猫的数量还少。为了把“两头乌”的种质资源很好地保留下去,1994年起,金华市畜牧部门在全市确定了4个“两头乌”保种猪场,分别是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金华市农科院、金华家农“两头乌”种猪场和东阳良种场,主要承担对金华猪品种资源的保护、繁殖、选育工作。
2000年,日渐稀少的金华“两头乌”被农业部列入78个国家级畜禽资源保护品种。2002年,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人大代表调研金华猪保种情况,并呼吁社会各界重视对金华猪的保种、开发。同年,市政府将金华猪保种与开发列为金华市发展养猪业的重中之重。
泰国公主青睐中国“两头乌”
虽然金华“两头乌”在国内的地位一落千丈,但它在国外却非常吃香。1979年以来,“两头乌”先后3次出口到法国、日本和泰国。
自1986年浙江省政府送给友好省日本静冈县一公两母3头“两头乌”后,1988年,日本又通过中国种畜进出口公司进口了24头“两头乌”。日本人对“两头乌”如获至宝,分别进行了剖腹产、胚胎移植等科学试验,摸透了“两头乌”的特性,并进行了大量的繁育与杂交。
2008年至2011年,泰国公主诗琳通专门向中国农业部求援,希望获得金华猪不同血缘的公猪精液。2011年5月24日,泰国农业部的国家兽医、专员、领事专程来到金华,现场采集了26份5个血缘的金华猪公猪精液。2011年9月传来消息,在泰国皇家农场共分娩了13头纯种金华猪,8头金梅杂交猪。
“这说明‘两头乌’虽然一度不被国内市场所接受,但它确实是个值得我们金华人自豪的宝贝,我们有责任把‘两头乌’保护好、开发好,使‘两头乌’再次发扬光大。”市畜牧兽医局局长谭广潮说。
对于“两头乌”的种质资源保护,谭广潮提出了不同的思路。过去为了保护保种场的饲养积极性,市财政每年要给他们补贴50万元专项资金。其结果是,“两头乌”陷入保种越来越难的困境,每年仅能保持少量种猪。相反,如果能对“两头乌”进行很好的开发,激发老百姓的养殖积极性,“两头乌”种群自然会扩大。“而且,随着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市场对高档猪肉的需求开始加大,很多消费者不怕猪肉贵,就是要吃品质好的猪肉,可以说,现在重新开发‘两头乌’、重振‘两头乌’已经成熟”。
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两头乌”的养殖者,刘叶松也明显感受到了近些年市场的变化。他说:“2006年以前养‘两头乌’都是亏本的,2006年以后形势明显好起来,至少不亏本了。‘两头乌’上真正赚到钱是在2010年后,从那时候到现在,白猪价格几起几落,但“两头乌”猪肉价格一直比较稳,比白猪价格普遍高30%~40%。”
业内人士还介绍,“两头乌”猪肉除了口感更好,肉品的安全性也比白猪高。白猪饲养过程中多使用饲料添加剂、抗生素等,而“两头乌”适应能力和抗病能力比较强,更为绿色安全,这也是“两头乌”猪肉价格更高的原因之一。
谭广潮说,金华现在年出栏生猪260万头,如果将这些生猪都改成饲养金华猪,仅养殖户就可增加直接经济效益3亿多元;如果再延伸产品加工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0亿元。
据悉,市畜牧兽医局目前正在制订《金华‘两头乌’振兴行动计划》,将通过成立“两头乌”研究院、组建金华“两头乌”战略联盟等措施来提升金华“两头乌”种业,打造标准化养殖基地,推进产业化经营以及深层次研究开发利用和金华猪文化品牌建设。
克隆“两头乌”将用于器官移植
今年6月26日,韩国科学家成功把一头转基因猪的心脏移植给一只猴子,并且在术后几个小时内没有出现任何排斥反应。这是韩国首次成功实施这样的异种器官移植手术。
在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该所所长、高级畜牧师项云带领科研团队正在雄心勃勃地开展金华“两头乌”的克隆、转基因和异体器官移植的前期研究,目前在金华市农科院金华猪生物工程实验室已完成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研究等课题,这也将成为金华“两头乌”今后开发利用的新领域。
项云说,猪的器官在结构、生理功能上与人体器官相近,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的实验室都利用猪作为医学动物模型,并将其临床症状、组织病理变化等试验结果作为人类的参照。金华“两头乌”又是现有的猪种中非常合适的异种器官移植供应者。根据我国分子进化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家、中科院院士张亚平等对全国数个近交系猪种的研究表明,金华“两头乌”种质最纯,用来构建转基因猪动物模型研究,可以进行多次实验,取得的数据也可比性强。令项云高兴的是,市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和中科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合作,已经于今年上半年完成了金华“两头乌”的全基因组测序工作。
现在他们正在进行的就是克隆和转基因前的关键性技术———金华猪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细胞核移植、基因打靶等技术。攻克了这些难题,就可以为金华猪异体器官移植奠定良好的基础。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