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4日讯 【人物速写】
老裁缝王小妹
王小妹,义乌佛堂镇葛仙村人,今年78岁。
她只读过两年书,29岁开始学手艺,不仅编写了一本实用易学的《裁缝大全》,还开班授艺,先后带出了2000多名徒弟。
如今,她的裁缝生涯已迈入第50个年头。2000多名徒弟中,至今只大女儿还在和她一起坚守着这个老行当。不过,她说,只要村民有需要,她还会一直坚持下去。
【裁缝故事】
裁缝铺今年50岁
如今,人们穿衣都习惯于到商场去买,自己扯布做新衣早已成为历史。
然而,王小妹却一如既往地经营着她的裁缝铺。
走进裁缝铺,只见屋内挂了一些老式的衣裤,摆着一架老式缝纫机和一块陈旧的木板,仿佛在向人们诉说铺子的沧桑。王小妹说,她的裁缝铺在葛仙村已生存了50年,如今也是村里唯一的一家裁缝铺了。
“以前,村里有人要做衣服、缝被套,总是第一个找我。”虽年近八旬,但王小妹耳聪目明、口齿伶俐,走起路来还是稳稳的。
说起裁缝铺里的那架老式缝纫机和一些长剪刀等,王小妹说虽然现在缝纫机日新月异,但这么多年来,她还是一直习惯于用这些老工具,“用惯了就舍不得扔,况且还能用呢。”
最擅长做“中山装”
忆往昔,王小妹有说不完的话。她说,上世纪80年代,是裁缝生意最好也是钱赚得最多的时候。那些年,除了村里的裁缝活多数都由她承揽外,周边十里八乡的村民也喜欢找她做衣服。生意红火时,一天能做十几套衣裤,虽然带着几十个徒弟,但仍要熬夜赶工,晚上只能睡三四个小时。
王小妹最擅长的就是做中山装。由于名气大,不仅找她做衣服的人踏破门槛,要求拜师学艺的年轻人也排起了长队。
“我只念过两年书,大多数的字都是在做裁缝时学会的。”王小妹说,29岁那年,她已是3个孩子的母亲,为了节省给孩子做衣服的钱,她向隔壁村一名老裁缝学了27天的手艺。胆大心细的她,回村后就帮人做衣服,后来干脆当起了裁缝。
编书带徒名噪一时
王小妹从一个木柜里拿出一本纸张泛黄的《裁缝大全》,说该书是她当了10多年裁缝师傅后汇编的,“当时,书店里买不到一本简单易学的裁缝书籍,所以我就自己编写了一本。”
“前前后后共办了100多期培训班,带了2000多名徒弟,那些年,邻近乡村会做衣服的人差不多都是我的学生。”王小妹说,由于裁缝师傅在农村很吃香,而且又赚钱,她编写的《裁缝大全》成了裁缝爱好者们抢着抄写的“秘笈”,她也自然成了“名人”。
王小妹与丈夫育有两子四女,女儿成年后都跟她学做裁缝,“出师后,我先后安排她们到杭州去开裁缝店。”让王小妹高兴的是,四个女儿都因为有一手裁缝手艺,早早地都有了好归宿。不过,如今只有大女儿和她一起坚守裁缝这门古老的手艺,另外三个女儿婚后不久都改行做起了其他生意。
坚守裁缝店不再为挣钱
“以前开裁缝店主要是为了挣钱,现在主要是帮村民做做好事。”王小妹说,当了50年的裁缝,她想一直当下去。
“现在,什么样的衣服都可以在服装店里买到,很少有人会自己扯布做新衣了。”王小妹说,“来找她的人,大多是改改裤脚,换换拉链而已。”
王小妹坦言,现在年纪大了,在家守着裁缝店弄点零碎活儿做做也挺知足的,比起那些整天无所事事的老人来说,她的生活充实多了。
最令王小妹自豪的是,每到逢年过节,依然会有很多徒弟登门来看望她。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