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4日讯 最近,金华城区大街小巷知了声此起彼伏,有人欢欣,说知了勾起了童年的回忆;有人心烦,今年知了怎么这么多、这么吵呢?如今,随着城市绿化面积的扩大,金华城区内的知了已是司空见惯。“城市里高楼林立,现在可以经常听到蝉鸣,这是城市生态好转的一个侧面反映。”
但是,知了声声鸣叫也勾起了不少市民的馋虫。有市民驱车到乡下去捉知了,金华城区夜晚的街道和公园里,也有不少捉知了的市民在来回穿梭。一些职业捉知了的人,用榔头等敲击绿化树获取知了,对道路或城市的绿化带来很大的破坏。在省外,已有不少地方开始人工养殖知了,而在金华市,这还是一个空白。
满城尽是知了声
“虽然每年夏天知了都会叫,但我还是没法习惯那种聒噪声。”家住金华城区江南婺星小区的许先生一脸沮丧,平时睡眠质量本就比较差的他,进入夏天后,经常要被家属区里那些树上的知了吵醒。
他说,进入夏天后,每天早上5点多天微亮,他就会被此起彼伏的知了声吵醒,随后就再也难以入眠了,最后只能拖着疲惫的身躯去上班,好不容易撑到中午想午休一下,这时候的知了叫得更大声了,真让他快崩溃了。
而且,除了自己住的小区有知了,走到外面,街道的行道树、单位院子里,甚至田间地头也都是,简直是“满城尽是知了声”。
市民夜晚忙抓知了
最近几天,记者在晚上7~9点走在金华城区的婺江西路、八一北街、婺州公园、月亮湾公园等处,发现抓知了的市民还真是不少。昨晚7时许,记者在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内看到市民陈先生带着儿子在捉知了。
“我就是让儿子感受一下快乐,不是抓去吃的。”陈先生说,捕知了的方法可多了。他最常用的是网兜或者塑料袋,用铁丝串住网兜口和塑料袋口,再将铁丝绑在竹竿上,一个开口较小的捕蝉工具就做好了。不仅如此,陈先生还用过蜘蛛网黏附在弯曲的铁钩上,绑在竹竿上捉知了的方式,甚至有时还用一种会爬墙的藤状植物的果实,碾碎了取到大量黏液,绑在有铁钩的竹竿上用来捕。不管是蜘蛛网还是植物黏液,一碰到薄薄的蝉翼,知了就“束手就擒”。
除了捉树上的知了,还有市民会捉还未出土的知了,也叫“知了猴”。“大雨过后,蝉的幼虫便陆续从洞里钻出来。正是捕捉‘知了猴’的好时机,我们捉到后,用盐腌一下,再用油炸,营养很丰富的。”市民杨大爷说。
抓了知了坏了绿化
在市民抓知了的过程中,城市绿化以及道路两边的行道树不可避免地受到破坏。昨天,义乌市佛堂镇上的吴伟岸拨打本报新闻热线96356反映,这些天一到晚上,从佛堂镇泽塘村附近的公路上,总有三三两两的人拿着榔头,猛敲一路上的上千棵行道树。弄得每棵树上都是榔头和石头敲打后的痕迹。不少树旧伤未愈,又添新疤。
知了受到惊吓之后,一阵乱飞,飞到事先停在边上已打开大灯的汽车附近,捉知了的人只要弯腰捡一下就可以了。据陈伟岸讲,这些人分工明确,一个敲,其余的捡,一晚上可以装满满一袋子。
“有的甚至嫌用榔头敲还不够猛,用铁杆钩树,钩得整棵树都要被折断了。”陈伟岸说,这些人可能是一些专门以抓知了为业的人,他们将知了卖给饭店或药材商。“这一利益驱动让他们少了用传统手法抓知了的耐心。”他说,往年用榔头敲打树捉知了的人也有,但没有今年这么多。他希望这些人能手下留情。
此外,有市民嫌爬到树上或者用竹竿捉知了太麻烦,就把草坪上的知了洞挖开,直接在地上捉。在金华城区几个公园里不少草坪都有被人挖开的情况。
人工养殖才是出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自我保健意识的增强,营养与健康是当今人们生活中追求的一种新时尚,人们不再仅仅要求吃饱吃好,而是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知了是理想的药食兼用无公害高级营养食品,它的营养价值和药用功能正好迎合了市民的这种心理需求。
但近年来由于人为的乱捕滥抓,知了的生存环境也被破坏,导致知了的自然产量逐年锐减,市场价格也连年上升且居高不下。平均价格已由原来的每公斤10元上涨到40多元。
“喜欢吃知了是好事,如果能够将知了当成一个产业来发展,前景应该非常不错。”浙江大学城市昆虫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莫建初说,知了开发只要人工繁殖能够过关,完全可以形成一个产业。
据悉,目前一些地方已开始知了的人工规模化饲养的尝试。如河南省民权县特种动植物良种试验场科研人员经多年摸索,钻研出了一套利用各种果树、木材树下速养黄金蝉的新技术。金华市山多树多,速养知了技术可以在不影响树木正常生长的前提下开展,而且投资少、整个养殖过程无需管理、喂食防疫等,不占用劳动力,市场养殖效益也将年年提高。
有识之士建议,如果知了人工规模繁殖成功,产量有保证的话,还可以将知了深加工,做成软包装,具备耐储运能力,可以把这种季节性的时令昆虫,变成常年的美味,一年四季不论外出或是居家,随时都能吃到这种纯天然高营养的昆虫食品。
不过,医生提醒说,知了虽然味道鲜美,且有清热去火的功效,但是市民切忌多食,以免消化不良引起身体不适。过敏性体质的市民吃前要稍微注意一下,因为蝉体内的异型蛋白分子含量大,容易引起过敏。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