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5日讯 本报昨天头版刊登了新闻照片《林中“小鸟”谁来呵护?》,海宁“大桥下的音乐班”再次引发读者的关注。
去年暑假,荆文斌老人在海宁蒙努大桥下带着一群新居民子女学琴的事经媒体报道后,曾感动了不少人,大家亲切地称呼他们是“大桥下的音乐班”。得知此事后,海宁各个相关部门做了很多努力,终于让他们告别了大桥,走进了教室。
然而一年之后,音乐班却又回到了“原点”,这个暑假他们出现在了蒙努大桥边的小树林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昨天,记者对音乐班进行了采访。
一半时间栖身树林
去年9月,在海宁市教育局牵头下,由海宁市新居民事务局出面,音乐班终于在海宁一所民工子弟学校里“安家”。然而,没过多久,音乐班再次面临尴尬:他们所在的永宁学校因为考虑到孩子的安全得不到保障,声音吵到了老师们休息,要把原先每周两天的时间减少到一天。
今年3月,由于种种原因,荆文斌还是带着他的音乐班离开了永宁学校。所幸,3个月后,卡森集团又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免费场所。那里曾经是一家健身馆,距离蒙努大桥大概5分钟路程,面积有30平方米左右,里面有简单的桌椅、讲台、黑板、吊扇等,房间的一角还放着灶具。
现在,音乐班每天上午就在这里“上课”。荆文斌说,虽然条件不算太好,但能有这么一个地方,他已经非常感激,“这几天温度高,上午还能勉强在屋里呆着,到了下午看孩子们实在吃不消,我就带着他们到蒙努大桥边的小树林里去。”
昨天下午2点10分,记者来到了他们的“临时教室”,发现小树林不算太茂密,只能勉强遮住阳光,但毕竟开阔,时不时有风吹过,带来一丝凉爽。此时,荆文斌踩着三轮车,载着一车的乐器来到小树林,把乐器分发给孩子们后,又顶着烈日回去一趟,把孩子们的小凳子运过来,之后,音乐班算是正式开始了下午的课程。“现在上午我们就在那个健身房里,中午我还能给孩子们做饭,完了他们能午睡一会儿,下午就到这里。”荆文斌说。
音乐班8年风雨路
今年春天,老荆带着他的5个弟子到杭州参加考试,有3个孩子考上了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附中,但由于高昂的学费,一个孩子被迫放弃,还有两个孩子因为得到了社会上的一些援助,新学期就能去杭州报到了。这对“流浪”8年的音乐班来说是一次肯定,对荆文斌来说,也是很大的安慰。
回顾这8年,一开始,老荆在自己的租房里教课,后来学生越来越多,被房东下了“逐客令”。音乐班被赶出“家门”后,老荆便带着孩子过起了漂泊的生活。硖西二里西区的草坪、牡丹城外的公交站、新城市花园外的广场……都曾经留下他们的身影。
老荆也去过工地,捡了很多没用的广告篷布,缝在一起,四个角绑上绳子,拴在4棵树上,中间支一根竹子,孩子们于是有了个可以遮风挡雨的地方,但到了寒冬腊月,大家冻得直发抖,手指僵硬得都不听使唤了。几经辗转之后,荆文斌想到了蒙努大桥的桥洞,去年暑假,老荆带着孩子们在那里“安营”,谁知引起附近居民的抗议。后去永宁学校,原以为从此有了“家”,但最终还是没能安定下来。
如今,虽然常被蚊子叮得满身是包,孩子们倒是挺乐和。11岁的杨松霖已经跟着荆文斌学了3年二胡,如今拉得像模像样,《小花鼓》、内蒙民间乐曲都是他的拿手曲目。“我跟着爷爷去了好多地方,第一次在哪里上课都忘了,不过我还是最喜欢这里,最凉快。”杨松霖调皮地说。
教室梦为何难圆
对于音乐班目前的状况,家长们也各有各的看法。此前对安全有顾虑的家长有的已经不再让孩子过来,而信任荆文斌的家长依旧会把孩子送来,与此同时,还有不少家长慕名而来。
昨天宁华博正好送6岁的女儿过来上课,她告诉记者,3年前她和丈夫路过附近公园看见这个音乐班,当时她丈夫就说等女儿长大了也要送到这里来。今年,他们苦苦找了十几天才联系到荆文斌。一个月下来,6岁的女儿已经快能拉一首完整的曲子了。
宁华博在附近一家培训机构还给女儿报了别的兴趣班,相比每周3次课、每次1个半小时、要780元学费的拉丁舞班,宁华博更心仪荆文斌的这个班。“上课时间长,让孩子有点事情干,200元的学费也只是意思意思。”她说,至于安全问题,她倒是挺放心。9岁女孩陈思怡的爸爸则说:“有人管着孩子,又能学点音乐,这样的好事,哪里去找?”
目前,荆文斌的音乐班共有21个孩子,有6个是今年新来的,最早免费的几个孩子因为年龄关系都已经没有再来。现在音乐班的上课时间是上午8点到下午5点,中午吃饭、午睡也都是荆文斌负责。“暑假期间家长每个月给我200元,中饭额外算,每人每天3元。”荆文斌坦言,其实他也知道,现在的关键,是他收了家长送来的“辛苦费”。因为这一个个200元,荆文斌可以说是在“收费授课”,但他又没教师资格证,这就像开黑车一样,法律不允许,自然也没有机构愿意负责孩子的人身安全问题。
关注者的声音
曾经,海宁市青少年宫也表示愿意接收这些孩子,但是由于场地有限,一般的兴趣班上两三个小时就要换一批学生,荆文斌这么长时间授课对青少年宫来说实在是无能为力。
去年,“大桥下的音乐班”被媒体发现后,也引起了海宁各相关部门的重视,海宁市新居民事务局、市教育局为此作了很大的努力。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一开始老荆就拒绝了文化馆无偿提供场地的邀请,因为地方比较远,“而他中意的硖西社区活动室,则没谈下来。”
“要办一个兴趣班,必须有安全的场地、合格的师资力量以及一定的资金。”该负责人说,培训班规范化才是长久之计。不过荆文斌的情况他们也了解,当时以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让永宁学校组织办班,聘请荆文斌做老师,不过这个建议现在看来已经不可能。到如今,荆文斌自己也不否认,音乐班有很大一个作用是帮家长在暑期看管孩子,学音乐似乎已经变成次要目的。
这个“大桥下的音乐班”,也引起了教育界人士的默默关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老师告诉记者,单从孩子的教育上说,每天这么长时间上兴趣班是不妥当的,“其实这个音乐班的主要作用还是帮家长看管孩子,社会上确实有这样的需要,而荆文斌也提供了服务,确实做了件好事,这点必须肯定。但现在这事已经超出了他能力范围,这么多的孩子,安全无法得到保障,这是症结所在。”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