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装待发。王绍斌摄
浙江在线07月26日讯
开栏的话: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5周年。在“八一”建军节即将来临之际,本报记者走进绿色军营,走近最可爱的人,体验当代军人的工作和生活,感受他们特有的风采和爱国主义情怀。今起推出《记者走军营》专栏,敬请垂注。
“八一”建军节前夕,记者来到驻杭空军某部。这个部队曾圆满完成“上合组织—和平使命—2007”联合军演,担当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空中安保等多项重大任务。
领着记者进军营的飞机修理厂厂长朱永明,是位年轻的“老兵”,年纪不大,但服役多年,经验十分丰富。
走进机库,一驾浅灰色的战斗机停在机库中间,机身的维护口盖已经打开,10多名维修人员正在忙碌。虽然是机库内,但仍能感受到阵阵热浪扑来。不少人的后背都湿透了。
“这架战斗机全部是国产的。”这样的飞机该如何保养?朱永明说,战斗机保养比汽车保养频率高得多。“飞行5小时、15小时、25小时都要保养。像这驾飞机结束了600小时的飞行,要进行一次较大的保养。”
“像这样一架飞机要维修保养14天,共有50多位地勤人员为它服务。”说着,朱永明让一名战士推来维修工作梯。“今天我们做的是基本保养。”
记者跟着朱永明爬上两米多高的工作梯,在他的指导下尝试擦拭机舱的玻璃。朱永明拿来一块白色抹布,对记者说,与我们平时擦玻璃不同,如果机舱玻璃上有污点,不能持续用同一个动作擦,这样容易把玻璃擦薄。玻璃一旦变薄,战机在高空高速飞行时,会影响飞行员的视线,同时玻璃厚薄不匀也会造成受力不均,极易产生飞行事故。
“应该按8字形擦。”朱永明右手拿着抹布,轻轻划着8字形,在他的示范下,记者也拿起一块抹布,轻轻擦拭一处玻璃上的污渍。
接下来是机舱的基本维护。朱永明递过一把板刷,一块抹布,“你把仪表上的灰尘刷一下,刷下来的灰尘用这块白布接着。”朱永明说,战机的仪器保养后,必须全部处于适航状态,所以要擦干净,不允许有灰尘。像这样的“再点火”按钮,必须一点就着,如果战机发动机遇故障了,就要用这个按钮再启动,高空上的机会,稍纵即逝,不允许飞行员按第二次,所以对维修保养的要求特别高。
有个仪表盘在机舱右下方,灰尘不多,但比较难操作。记者右手拿着刷子,左手小心地托着抹布,弓背弯腰,耐心地刷了起来。不一会儿,后背就冒汗了。
记者结束机舱基本清理工作爬出来,在工作梯上长舒了口气。这时,一位穿着深蓝色工作服的小伙子也从机侧身的孔中爬出来。他是修理师刘学良,刚结束战斗机发动机的检修,拿着手电筒,满脸通红,浑身是汗。朱永明说,因为检修要求高,为防产生静电使飞机起火,他们要穿棉质工作服。有时飞机一熄火,他们就要进去检查,发动机熄火停下来温度少说也在40摄氏度以上,高的时候能达到六七十摄氏度,就算穿着很厚的胶底鞋都能感到脚底还是很烫的。所以他们每一次检查完出来,浑身都是湿的。发动机是战斗机的心脏,为了飞机和飞行员的安全,每根叶片都要经过非常仔细的检查,小刘他们都练就一双“火眼金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