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6日讯 “我是一时火起,你可别往心里去。”“我脾气也不好,咱哥俩要互相担待。”盛夏傍晚,在“邦定老娘舅”服务队队员的细心调解下,因为生活琐事险些大动干戈的遂昌县黄沙腰镇大熟村村民俞培金,和邻居俞培和的手又紧紧握到了一起。
50多岁的黄邦定,是大熟村的“调解明星”,这个处理问题不偏不倚的热心村官,在当地非常受村民信赖,一有纠纷大伙儿都习惯找他“主持公道”,常常把他忙得团团转。
“盛夏酷暑是邻里矛盾高发期,凭我一个人肯定调解不完,正好县里提出组建为民服务队,我就带着25个能说会道的村民成立了‘邦定老娘舅’。”黄邦定说,队员们平时分组串门走访、“坐堂问诊”,一对一化解矛盾、处理邻里之间的磕磕碰碰,今年以来,大熟村没有一起纠纷出过村。
“邦定老娘舅”调解出“村民无事诉公庭”的和谐局面,只是遂昌县百支“民星服务队”谱就基层和谐曲的案例之一。
针对各乡镇、山村中民间能人的特长和分布情况,遂昌县因地制宜,在近年来陆续组织成立了上百支以乡村“民星”为牵头人的“草根服务队”,服务范围涵盖乡村文化、农业技术、导游服务、洁净乡村、敬老助残等各个领域,逐步形成了“能人感召乡亲、民星带动百姓”的农村社会管理新机制。
在以竹为生的垵口乡石仓村,竹产业长年效益低下,村民只能望竹兴叹。由“土专家”徐家明带领的“家明竹工队”发起了“竹林致富行动”,一面集资修建竹山道路,一面办企业开展竹笋深加工,带领着村民走上了低产林改造之路。
“全村6000多亩毛竹,亩产值从不足千元一跃到现在的3000多元,村民们都走上富路了。”60多岁的村民翁法明说,每到养护季节,“家明竹工队”的队员就会挨家挨户传授清杂扶育、垦复松土等技术,“现在我光是守着竹山,每年就能有四五万元的收入。”来自一线的服务队,夯实了基层的和谐根基。今年上半年,遂昌县遍布各地的百支“民星服务队”共为群众解决大小难题4500多个,惠及群众逾5万人。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