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英俊详解科技岛。通讯员嵇敏摄
浙江在线07月27日讯 摘箬山岛,舟山的一个神秘小岛,陆域面积2.34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7.27公里。一亿两千万年前,这里是强烈喷发过的火山。如今,这个古老的小岛,已经成为浙江大学和舟山市合作共建的海洋科技示范岛,也是我国第一个科技岛。
7月25日,由本报和省科协、科学24小时杂志社共同主办的“科学行走计划”,在舟山市科协的帮助下,走进摘箬山,为10多名科普爱好者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海流能发电
在定海码头雇了一艘小渔船,经过半个多小时的航行后,我们便上了岛。这座未来国内外一流的科技示范岛上,两幢新建的大楼——科研综合楼和外海试验楼正在结顶之中。
“一个海上孤岛,用水用电怎么解决?”来自杭州的俞伟光关心地问。
“的确,岛上生活最重要的就是水和电。”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副主任谢英俊笑着说,“先说电。靠海吃海,除了太阳能,摘箬山还拥有丰富的风能和海流能,这些都将被用来发电。”一边说,谢英俊一边把我们带到了岛北的岸边,指着湍急的海流说:“现在我们正在开展海流能发电场的前期准备,在这里的海面以下20米左右设置水下风车,每小时发电量将达到300度左右,这将是国内首创。”
而到了明年年底,海岛将实现山顶的风力发电,屋顶的光伏发电,海底的潮流发电,多种能源混合发电并网运行,发电量将达到每小时5000度左右,至少可供1万人使用。“这么多的电不光可以满足岛上一切所需,还可以反过来输送给舟山本岛。”
“这真的可能吗?”俞伟光半信半疑。“这马上就能成为现实。”浙大舟山海洋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胡富强说,“海岛自己发电之后,就可以收集处理雨水、小型海水淡化、污水处理、海水直用、海水制冰等等,还能利用电力来发出特定光波,在短时间内大量培养海藻等植物蛋白,提供少则几天多则上百天的短期食物来源。”
智慧化管理
说话间,我们来到了岛的最南端——七彩滩。谢英俊告诉我们,在这里,将建成一个海空天立体式的海洋观测平台。
“什么叫海空天观测平台?”舟山市民王雷好奇地问。
“过去,我们在太空中有海洋遥感卫星,空中有直升机,陆地有高频雷达,海面有船和浮标,这些对于收集海面以上的信息很有帮助,但与浩瀚的大洋相比,我们通常观测到的只是它的表皮。”谢英俊说,“所以,现在我们要在水面之下布置图像声纳、流速剖面仪等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还有潜水器、水下机器人等。这些海底的监测仪器全部通过光纤网络连在一起,它们观测到的数据,加上空中、海面上的观测数据,全部汇总到岸上的基站,这就构成了一个立体式的观测网。”
“建这样一个网络有什么作用?”王雷继续问。
“作用非常大”,胡富强说,有了这个立体观测网,科学家坐在中央控制室里,就可以长期、连续、实时、远程监视海底、水层和海面上各种各样的信息,海里的一举一动在岸上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样就能对小岛进行智慧化管理。“比如,它能收集海水的盐度、溶解氧、重金属、叶绿素等参数,对于养殖户来说,这些参数的变化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经济效益。去年嵊泗的贻贝长不大,就和海水的营养有关系。如果能提早监测提早预防,就能减轻渔业损失。”
示范引领者
“舟山有1390多个岛屿,为什么独独选中摘箬山来做科技岛?”来自嵊泗的林女士,问了一个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
“这里是东海大陆架最深的海域,也是避风条件最好的海域,是一个大型的国际锚地。”谢英俊说,“我们脚下的七彩滩以南一公里海域,最深处达100米,是舟山各岛中最深最好的,深水区也是国际航道所经处。作为海洋技术公共试验场,这里也是最好的。”
3年前,谢英俊被派到舟山,专门负责摘箬山岛的科研开发。他每周至少上岛三四次。“海岛如何保护、开发,摘箬山要做示范者。这是浙大和舟山交给我们的任务,也是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要求。”谢英俊说,为了将摘箬山建成国内外一流的科技示范岛,浙大和舟山市专门签署合作协议,由舟山将摘箬山岛零地价、零租金、长期免费提供给浙大使用,而浙大也将在未来三四年内形成一个200人的专职科研队伍,目前已经有近50人到了舟山。
摘箬山科技岛建成之后,不仅将成为一个海洋科学技术和装备的应用试验场,还将成为一个海岛综合开发和保护的示范岛,同时还将开发海洋科普旅游,打造海洋科普基地,为我国其他海岛提供开发保护的成功模式。
海风轻拂,海螺声声,离开海岛已是傍晚时分。在这样迷人的仲夏之夜,海洋人的的海岛之梦,正变得越来越清晰。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