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27日讯 吴芬芬,高考理科643分,今年龙泉市高考理科第十二名。目前已经被江南大学食品质量与检验专业录取。父母从事体力活谋生,父亲患病,经济捉襟见肘。
爱心如灯,照亮寒门学子的前程。把爱镌刻在他们的人生履历上,用爱改变他们的人生之路。感恩社会,感动你与我,让我们携起手来,撑起一片嘉禾绿荫。为此,晚报与市关工委特开设绿荫助学热线,期待富有爱心的你随时与我们联系,来帮助优秀寒门学子上大学。
座右铭:志在山顶的人,不会贪恋半山腰的风景。
身高1.56米的吴芬芬又瘦又小,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她刮走。她说起话来面带微笑,轻声细语却观点分明,言语中有着一股男孩般的果断和执著。
一家四口租住危楼
吴芬芬一家租住在龙泉市古老的西街,这里曾经是闹市区,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如今成了少有人问津的地方。7月13日上午,在龙泉市关工委工作人员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一条深巷,来到了一座危楼前,木制的墙面向外倾斜,与地面构成一个夸张的角度。室内一片昏暗,大家喊了几声“吴芬芬”,都不见回应。随后,一个中年妇女和一个小男孩出来,招呼大家。他们是吴芬芬的母亲和弟弟。吴妈妈说,吴芬芬正在后院洗衣服。
记者来到后院,果然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在青石板上使劲地搓着衣服,一旁,洗好的衣服已经叠了高高一堆。发觉来人后,她立刻停下手中的活,甩甩湿漉漉的双手走过来。一楼昏暗,即使开了灯也看不大清,她就带着记者等人到她二楼的房间,木楼梯又窄又陡,非常难走。到了她的房间,简陋的泥墙,咯吱作响的木地板……一阵激烈的争吵声隔着泥墙传过来,连争吵的内容都听得清清楚楚。吴芬芬尴尬地笑笑说:“隔音效果不好,我都听习惯了。”
去年6月,为了照顾即将上小学的弟弟,父母从安仁镇叶山头村搬到城里。这座房子租金特别便宜,一年才2200元。
在搬来城里之前,父母干农活,家里没有多少积蓄。搬到城里之后,父亲在一家药房做勤杂工,母亲在制药厂做包装工,工作很累但收入很低,勉强维持日常生活开销。在乡下,还有一对年迈的老人要他们赡养。吴芬芬一个星期的零花钱只有50元,其中30多元用来吃饭,剩余的10多元用于买些生活用品等。
高考结束,吴芬芬做起了家教,教高一升高二的学生化学,上午9点到11点教一个,下午1点到4点半再教一个,最多的一天赚了80元钱,这让她非常开心,“既可以积累经验,也能赚点生活费。”
坚持要学
自己感兴趣的
虽然家境贫寒,但是父母对于吴芬芬在为人方面的要求却很严格。“从小就叫我不要随便接受人家的礼物,到人家家里做客不要随便拿糖果吃……”吴芬芬说,她一直没有给家里丢过脸。反而是在学习上,父母对她的要求不高,只要她以后有份稳定的工作就好。
不过,吴芬芬对自己的要求不这么简单。她说:“我是个固执的人,选择了的东西,不会轻易改变。当初我决定要好好学习,就一定要学好。”看她长相文弱,记者最初以为她是个文科生,可她偏偏是个擅长数学和理综的理科生,相反,语文却是她的弱项。吴芬芬自己分析,可能是从小语文基础没打好,“小时候在乡下,看书少,后来到了城里上学才发现自己文学功底比同学们要弱很多。将来有机会,我一定多丰富一下自己的阅读。”
高三的时候,学习真的很辛苦,尤其是临近高考时,室友们晚上常常翻来覆去睡不着。吴芬芬有一个缓解压力的独家秘方,那就是给自己写鼓励的小纸条。“上自修课累了,我就停一会儿,写张小纸条贴起来,比如‘要坚持下去’;考试考砸了,我也会写张小纸条‘一次考试不一定就决定成败’,我的课桌上、寝室桌上、床头都贴满了这种小纸条。”
今年高考,吴芬芬发挥得比平时差,名次比往常跌了三名。不过,她并不沮丧,因为人生的道路才开始,她理智地把注意力转移到选择学校和专业上。“本来想考浙大,但一看分数,浙大肯定是没戏了。”四川大学的高分子材料、生物化学专业是她的第一选择,第二个志愿是江南大学食品质量与检验专业,“这两个专业分别是这两所大学的强项,也是我喜欢的科目。”最终,她被录取在江南大学的食品质量与检验专业。
填志愿的时候,父母嫌她选的专业都太冷门,想让她将来做文职工作,但她“固执”地坚持己见。“现在很多大学生毕业找工作都是专业不对口,我不希望自己将来也这样。我想学点自己感兴趣的、将来对自己有用的东西。”吴芬芬说,“有能力的话,就不怕专业冷门,不怕找不到好工作。”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