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7月28日讯 昨天,杭州最高温度36度。这样的高温天气,在杭州,已经“烧”了23天。
暑热天气,人们可以躲进图书馆、博物馆避暑降温,可那些整日暴露在阳光下的老房子,就没这么“好命”。
尤其是脆弱的木构建筑,一到夏天,电线老化、虫蚁出动,相比其他季节,“毛病更多”,这让文保人员很担忧。
一入夏,杭州市文保所便开始了高温天气文物安全巡查工作。巡查科的5位队员,每天都会在6个区里巡回,对文保单位(点)进行轮流检查。昨天,记者也跟着文保队员体验了一下“暴走”,对拱墅区的几处文保单位,进行了突击检查。
杭州市的文保单位和文保点,总共有95个。而像中山中路近代建筑群里面,光是银行旧址,又分成了地方银行旧址、实业银行旧址等等。所以算起来,其实要巡查的地方有137处。
可是,巡查科科长段虹翻了翻随身带着的巡查记录,却给记者报了一个更高的数字:一个月不少于193次。“因为国保单位不少于3次检查,省保不少于2次,市保单位和点,不少于一次。像这种高温天气,次数还要频繁。”
担心木构建筑防虫防漏,火灾隐患不能放过
巡查的第一站,拱宸桥西的扇博物馆,已是这个月里的第二次检查了。
段虹敲了敲木构柱子,有点担心:“大热天,我们最怕木构建筑出问题。一怕不牢固,漏水、木柱开裂是常事,如果发现,就要及时督促使用单位做日常性维护。二怕用火用电,这是安全检查的底线。”
扇博物馆,是杭州通益公纱厂的旧址,里面还保留着公纱厂的4幢旧厂房,房顶屋梁全是老底子的木构搭建。一走进里面,已经做了7年巡查工作的俞斌,就直奔墙边的灭火器。
“一般先看灭火设备有没有被东西阻挡,再试试它的压力够不够。”俞斌蹲下身子,把灭火器搬了出来,仔细检查。
除了怕火,老房子还怕虫蛀。
桑庐,是民国时期养蚕的教学基地,现在是一家设计建筑公司的办公用地。无论廊柱、地板还是墙面,都是纯木构。我们刚要走上楼,却发现俞斌蹲在楼梯角下,敲敲打打:“你看这里,有虫蛀的痕迹,应该不是白蚁,白蚁在四五月份最多。也不是锯木蜂,因为这种蜂喜欢往上飞,专咬梁架。”
分析了一通之后,一旁的方国平“咔咔”拍了照片。
记者和其他4个队员刚要走,俞斌又在一个易拉宝前停住了。原来,易拉宝后面竟然藏了一个灭火器,他赶紧让管理员把它移位。
“眼睛毒得很,一瞄一个准。”段虹说,越是细小的地方,越容易藏着安全隐患,这也是考验队员的时候。
惊心墙上的植物一旦小草疯长,可能导致裂顶
抬头看屋顶,低头看环境。
这是文保队员平时检查的基本步骤。墙角、屋檐,甚至下水管道,绝不会放过任何一处地方。
尤其是角落里滋长的小草、灌木等植被,更被视为“夏天里的一把火。”
“你们看,虽然太阳这么猛,但还是长了一撮小草。”
杭州关税务司署旧址,在市二医院里面。这里是杭州最早设立的海关机构,用于开港通商,是货物进出的枢纽。记者顺着段虹手指的方向看去,红色的砖外墙上,有一根下水管道,上面竟缠绕着一圈嫩绿的小草。这株小草,在记者看来,反倒是一处清新的天然点缀。
“这些小草、灌木,看起来不起眼,常常飘在屋顶上,或者墙角根部,你开始会觉得很好看啊,可一个不留意,他们就会疯长。如果不及时清除,等你过一段时间再来看,屋檐、瓦片都会有点松散,最后会造成裂顶。很危险。”段虹对记者解释道。
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在2010年获龚古尔奖的长篇小说《地图与疆域》中,作者米歇尔·维勒贝克便描述了这种“植物的欲望”。而他的灵感,就来自一次旅行经历。当地废弃的工厂,仅仅过了一个世纪,便完全被茂密的丛林覆盖、埋葬。
揪心人为破坏大夏天,容易被流浪者“借住”
植物疯长,可以除去,电线老化,可以重装。可文物,却不可复制,也不可再生。而一些人为伤害,对于年代久远的文物来说,破坏力更为直接。
昨天巡查的最后一站,记者跟着巡查人员来到了高家花园,这是一处市级文保单位。虽然铁将军把门,但透过门缝,私家花园当年的优雅、富贵,依稀留存。
“这窗户怎么被捅破了,一片狼藉啊!”记者正趴在门外“偷窥”,一旁的方国平气愤地喊了一声。
大门侧面,一扇木构花格窗的花格部分,破了一个大洞,留了一地木头碎片。
“夏天到了,盲流人口增多,估计被他们破窗而入了。要赶紧到里面看看,别在里面住着了。”段虹有点担心。可大门紧锁,所以他们决定“破窗而入”。记者也跟着跳窗,一探究竟。幸好,里面并没有不速之客,也没有文物被损坏的迹象。
段虹说,这属于巡查中的突发事件,会第一时间通知使用单位,然后发红头公函,监督他们维修。遇到情况严重的,还需要经过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
“前几天,我们发现一个施工单位用挖掘机,在铲除违章建筑。但他们没有通过审批,我们也必须叫停,万一碰到贴近的文物,损失就更大了。”段虹说。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