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拔1200米的马坑源,65岁老人周连明只有在没有路的山涧才能摘到上好箬叶。
浙江日报遂昌7月29日电 “箬叶出山涧,苦尽清香来。”遂昌县拥有丰富的箬竹资源,很多山村都有采摘、出售箬叶的传统,不仅供应本地市场,还大量销往嘉兴、杭州、南京等地,其中,五芳斋粽子70%的箬叶来自遂昌。
在遂昌, 7至8月,每天有1万余留守老人带着干粮早出晚归,翻山越岭采箬叶。盛夏深山多蛇虫,不仅遭遇蚊虫叮咬,而且还会被树枝划伤、高温中暑等。由于缺少必要的防暑防护用品,老人时常带着伤痛下山。
今天,佳友民情工作站的记者跟随他们上山采箬叶,体验其中的酸甜苦辣,希望能为他们做点什么。
乱石山涧找箬叶
凌晨5时,遂昌安口乡石柱村65岁的周连明就起床烧饭。“一日三餐都一起烧了。每天翻越20多里的山路才能摘到箬叶,午饭就在山上吃,晚上6点才回家。”
匆匆吃完早餐,往饭盒里夹了点梅干菜,穿上雨鞋、长裤长袖,背上柴刀上山。周连明告诉记者,雨鞋、长裤长袖是为了防蛇虫防树枝划伤,柴刀能劈树开路防身。
“几天前,附近的箬叶都被村民采摘完了,今天我要爬上海拔1200米的马坑源才能找到箬叶。”这位采了20多年箬叶的老人对箬竹的分布一清二楚。
周连明是村里的贫困户,两个儿子和媳妇都在外打工,6岁的孙女从小和他生活在一起,平时种水稻、土豆,采摘箬叶成了他一年中最主要的收入。
“端午节前后,我们开始上山采摘,摘至8月份才停歇。为躲避太阳,有的村民凌晨4点多就上山了,带着一天的干粮,一直干到太阳落山为止。”周连明说,“要想摘到好的箬叶,往往要爬到深山里面。”
记者跟着老人沿着山路往上爬。老人脚下生风,记者已是气喘吁吁,两脚发酸,汗水已湿透衣衫。走了近1小时,眼前山势变陡,原本的山间小道“断了头”,周连明告诉记者,接下来没有路,需要用柴刀砍出一条路。老人挥舞柴刀左右开弓,穿着短袖跟在后面的记者手臂上立刻被划出条条血痕。
大家缓慢前行一段时间,听到了山涧流水的声音。“看,就是这里了。”前面,一丛丛箬叶藏在树丛里,颜色深绿、光亮,叶子又宽又大。这让周连明很兴奋,快步跨上前去,伸手摸了摸箬叶,“叶厚而宽大,是上好的箬叶。”
山中蛇虫来作伴
中午时分,日照头顶,山里只听到知了的叫声,周连明已采摘了50来斤箬叶,汗水湿透了衣服。他稍作休息,开始吃中饭。周连明告诉记者,上山吃饭只能带梅干菜,而且不能用油炒,太香了,会引来很多虫。
在箬叶丛中呆了2个小时,他的脸上、脖子上被蚊子、毛毛虫“咬”出了许多“小疙瘩”。记者也被树丛里的大蚊子叮了许多“小包”。周连明从口袋里掏出一小盒“清凉油”给记者擦上。
“蚊子叮、虫子咬还是小意思,最可怕的是遇到毒蛇。”周连明说,深山出没的大多是毒蛇。“如果被毒蛇咬到,山高路远,不能及时抢救,会有生命危险。”周连明清楚记得,前年,他手臂曾被毒蛇咬了一口,他赶紧用草绳把伤口扎紧,狂奔跑下山去。
采箬叶,除了艰辛、危险,不小心还会中暑。周连明说,为了防蚊虫、蛇,需要穿得很严实,中午烈日当头,山上也很闷热,容易中暑。所以防暑药、风油精是村民必带的药品。但因为老人出村不便,很少会配齐必备的药品。
吃完午饭,周连明要绕过山头,到对面的山崖上采摘。
随行的石柱村党支部书记徐家明说,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再加上上山砍柴的人少了,山林里蛇虫增多,这些年上山摘箬叶的人越来越少了,去年还有30多户人上山,如今只有10来户,这些农户都是留守老人。
很想买台电风扇
两大担的箬叶压在肩膀上很重,但老人下山的路走得很轻松,老人算了算,今天共采了90来斤箬叶。
“连续7天下来,我‘业绩’很好,共有1400多元的收入,按这样的进度下来,下半年孙女的学费没问题了。”
老人一直计划为6岁的孙女挣学费,他听说城里的宝宝4岁就上幼儿园了,因为凑不起一年5000元的学费,孙女还在满山跑。现在好了,下半年就可以送到镇里幼儿园去读书了。
“打理箬叶,需要花几天时间。首先要把刚摘下来的箬叶挑选一番,按大小归类,接着将箬叶捆绑。这捆绑也有讲究,用稻草从中间将箬叶分半,然后将箬叶两边摊开,呈扇子状。”周连明说,“这样才能最快让箬叶干透发黄。晒干后要进行整理,整理好后要把蒂切了,最后才能卖给商贩。”
周连明告诉记者,许多收购商上门收购,对箬叶质量很挑剔,专收梗短、叶大的,叶小的卖不起好价格。
在村内的桥上,一排排扎捆好的箬叶齐齐摆放在两边。收购商拿着粗大的杆秤来称斤两,“82斤, 2.3元1斤,共188.6元。”
数着手里的钱,虽然不是老人心里预期的价格,但是一笔大收入。“有剩余的钱,我还要给自己买台电风扇。”此时,老人已被汗水浸透。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像周连明一样,由于山高路远、出村不便的老人,采箬叶时很少会配带必备的药品。夏季,许多老人至今还过着“草席+蒲扇”的日子,舍不得买一台电风扇。炎炎夏日,谁能来关心这一群深山留守老人的生产生活。本报将继续关注。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