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队员在考古现场
浙江在线07月30日讯 在文物收藏热的今天,“考古”这个词汇,也越来越为大众所关注。考古是不是就像《盗墓笔记》里写的那样,会遭遇许多新奇有趣的事,甚至挖到金银财宝?
这恐怕是个误会。这个误会不仅存在于普通人中,甚至每年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招收的高材生里,也不乏抱着这样“天真”的想法误打误撞进来的。
于是,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开办了“中学生考古夏令营”,普及历史和考古知识,增进文化遗产保护意识,并从中选拔真正有志从事考古事业的孩子。
昨天,北大第五届全国中学生考古夏令营,在杭州良渚博物院开营。在前四届夏令营的600多位营员中,已有近20位经过推荐,参加北大自主招生考试,先后成为值得自豪的北大文博考古专业学生。
一个冷门专业的招生“绝招”
负责夏令营的北大公众考古与艺术中心办公室主任刘庆华说,其实,这个夏令营,是因为北大文博考古学院在专业相对冷门的情况下挑选合适的学生而发明的“绝招”。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在我国高等院校考古专业中有很大的影响力,与马衡、胡适、苏秉琦、郑振铎、裴文中、夏鼐等知名学者颇有渊源。
但实际上,身在北大这样的顶尖学府,考古文博学院显得有那么一点寂寞。“这是个相对冷门的专业。”刘庆华毫不掩饰,“差不多一直是这样。”
“在这个夏令营开办之前,有些够不上志愿专业分数线的学生,会被调剂到这个学院,但最终因为没有兴趣,这些学生会选择转系。”北大考古文博学院每年招收的本科生在近30名左右。
之前还存在一种情况,“有人填报了考古文博专业的志愿,但一旦进入学习,却发现真实的考古与他所想的有很大差距。”刘老师说。
很多学生以为的“考古”,如同小说《盗墓笔记》中或如同央视《鉴宝》节目那样,与奇巧奥秘相伴,充满了浪漫色彩。
但真正的考古却是一门非常学术且严谨的专业。
“学院分考古、古代建筑、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四个专业,大学四年里,同学需要进行史前、原史、历史等各个时期考古的学习,还有陶瓷、科技、佛教等专题考古的学习。每位学生还将到田野进行半年的考古实习。”
毕业后,除了继续深造和出国等,学生大都进入研究单位、出版社、文博机构等相关机构工作。在大部分职业时间里,他们或头戴草帽、面朝未知黄土,或进行专业的学术研究。“除了研究遗物,还需要研究聚落结构、社会经济等内容。”
当然,还有一个最为实际的问题,“你知道,考古专家很少有非常富裕的,当然,也不会太差。”这绝对不是一个功利的专业,其真正的魅力恰恰在于沉浸于昔日岁月与器物之中,与远古对话。
感受十天真实的考古生活
从2008年起,北大开始举办这样一个面向全国的夏令营,招收对历史与考古有兴趣的优秀中学生。在让这些孩子和公众一起了解考古的同时,北大也在这个过程里考察未来的学生人选。
学院最终将推荐优秀学生去参加北大自主招生,他们每人将在高考上获得20-30分不等的加分。在去年的200多位学员中,最终60多人被推荐。当然,还有许多有志进入考古文博专业,却无缘北大的同学,最终选择了吉林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学府的考古文博学专业。
今年的夏令营已是第五届,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与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博物院共同主办,从7月28日至8月6日,将历时10天。126名优秀高中学生和5名中学教师,来自全国19个省、80多所重点中学。
营员被分为十余个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位北大考古文博学院考古专业的博士或硕士带队。队长将从多方面考察营员是否适合进入专业学习。“比如,个人的兴趣爱好,在学校的成绩能否上北大线,个人有没有学术研究的潜质等等。”
昨天下午,孩子们先是坐在一起,听文博专家们的讲座。当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陶瓷专家沈岳明讲到“不用瓷土就一定烧不出瓷器,就像石头里永远孵不出小鸡是一个道理”时,营员们都笑歪了。
在这十天里,小说里的虚构情节都将被真实的一切所替代,那是实实在在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在杭州市区、余杭、安吉、德清、余姚、绍兴多地的考古现场,营员们将和考古专家一起,拿起铲子,在余杭临平玉架山遗址、安吉古城遗址、余姚田螺山遗址等全国著名的考古遗址中,感受考古发掘的滋味。
而每一位对考古“貌似”有兴趣的孩子们,都将在这十天里确认自己对考古的热情是否真实。
昨天,北大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良渚博物院三家单位还共同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在良渚遗址成立北京大学考古实习基地、考古夏令营暨公众考古学基地。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