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31日讯 昨天下午,婺城区安地镇延岭脚村响起了欢快的锣鼓声、笛子声。市委宣传部将二胡、锣鼓等乐器和功放、音箱等送到延岭脚村和邻近的小同村,让渴望文化生活的村民们欣喜不已,75岁的小同村村民吴承训高兴地拉起了二胡。
送文化、送培训、送乐器下乡,是市委宣传部“文化富民季季行”的夏季活动“文化消暑三进村”的重要内容。当天,价值8万元的乐器被送到了婺城区、金东区的8个村。
至此,金华市实现了市级文化村建设全覆盖。如今,走进金华市各地的农村和社区,到处都能看到一幕幕热闹景象:城镇的广场上,各种各样的文艺演出,有免费的电影放映;社区的活动场所每天开展不同的文化活动;在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农民工带着他们的孩子一起参加夏令营……公共文化服务正成为一项备受城乡百姓欢迎的“民生工程”。
近年来,金华市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通过创新服务形式,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化、市场化水平,真正地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今年6月14日,省政协主席乔传秀一行来金华市进行专题调研,认为金华市在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上“思想认识到位、工作举措实在、建设成果明显、典型经验突出、品牌特色鲜亮”。
文化惠民贴近基层
近年来,金华市集中建设了一批基础文化设施。金华市博物馆、中国婺剧院、金华市文化中心等一批重点公共文化设施先后破土动工或即将建成。目前,金华市拥有县级图书馆8个,县级文化馆9个;全市153个乡镇(街道)均建有文化站,建有农村文化大舞台6个。新建成“六个有”标准的文化活动中心4243个,建成率达82.5%。新建传统文化、孝德典型、村规民约、好人好事文化墙1万多米,创建省市级文化示范村(社区)165个。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的完善,使文化服务功能得到显著提升。
与此同时,公共文化队伍不断壮大。通过开设排舞、声乐、民乐、书画等专场培训活动,金华市年均组织文化管理员和业余骨干培训6000多人次,共培育了90名省级民间艺人、400多个省级文化示范户、3万多名乡土文艺人才。义乌市大力实施新农村文化推进工程,基层群众文化队伍蓬勃发展,2011年苏溪农民艺术团被省委宣传部授予“三贴近创新奖”。东阳市十年如一日扎实抓好基层文化队伍,其经验在全省宣传文化系统推广。目前,全市包括坐唱班、腰鼓、排舞、健身操、太极扇等业余文体队伍达8000多支,农民演员3万多人。文体队伍数量和参与人数均处于全省首位。
金华市还将送文化与种文化相结合,开展“三千种文化”、“婺剧演出季”、“千场演出进农村”、“万册图书进农村”和“千镇万村种文化”等系列活动。近几年,全市每年送戏下乡千场以上,其中2011年送戏下乡1450场,送电影下乡4万余场,送书39万册。
机制创新激发公共文化活力
从2006年开始,东阳市将“文化惠民”工程覆盖到外来务工者群体,筹措资金在10个农民工聚集租住村(社区)建起了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配备书籍和电脑,几年来举办了各类培训班100多期,培训农民工1万余人次,不仅丰富了外来务工者的文化生活,而且有力促进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5月10日,在由文化部主办的全国农民工文化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上,东阳农民工文化活动中心被评为农民工文化服务示范项目。
事实上,在基层文化管理方面,金华频出新招:管理体制上,为解决基层文化建设“两头热中间冷”问题,在金东区、东阳市、武义县开展了“乡镇文化队伍建设试点”,初步理顺了乡镇文化员“双重管理”模式,建立起了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乡镇文化管理机制和工作机制;活动形式上,城乡联手,以“文化走亲”为载体,通过创设城乡文化PK、城乡文化结对等形式,把农民文化拉到城里演,也把街道社区的文艺队伍送乡下演,使文化活动变得丰富多彩……
为了增强农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金华市建立了“金华市文化志愿者服务网”,组织文化志愿者下乡培训文艺骨干。组建“农村文化师资团”,进村入户培育农村文化乡土人才。以师带徒的方式提升了农村文化的质量,促进了农村乡土人才的培养,建起了一支撤不走的“永久牌”文化队伍。
成果明显仍需提升
近几年,金华市通过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文艺精品创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在刚刚结束的2012年全省文艺座谈会上,金华市的电影《遍地狼烟》、《北京爱情故事》,报告文学《忠诚是天》,歌曲《花嫁娘》、《山窝窝飘来畲娃的歌》,婺剧《穆桂英》等6个作品被评为省“五个一工程”奖,电视剧《遥远的婚约》入选省文化精品工程,总数列全省第三。
在文化保护与传承方面,金华市先后完成了府城隍庙、天宁寺大殿、八咏楼、施复亮施光南故居、台湾义勇队纪念馆等保护维修工程,以及助廉厅、东市街古民居搬迁保护,新建成了“何氏三杰纪念馆”。建立了《金华市民族民间艺术资源保护名录》,并被省文化厅选为范本向全省推广。金华市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数量,位居全省第一。磐安县等5个地方被命名为浙江省第三批民间艺术之乡,12位民间艺人被命名为省级民族民间艺术家。金华婺文化生态保护区项目列入了省级项目,编纂的《重修金华丛书》即将出版。为传承婺文化,还成立了金华市婺文化研究会,开通了婺文化网站。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实现精神共同富有的迫切需要,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市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金华市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与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下一步要把工作重点放在基层、放在农村,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三结合的总体思路,加大投入,分步实施,统筹推进,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延伸阅读】今年2月,市委作出的《关于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提出,要大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1.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2.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3.完善公共文化服务机制;4.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5.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对金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研究。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