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7月31日讯 7月26日,晴,室外温度36℃。记者刚走到义乌市稠江中学体育馆门口,便听到里面传来频繁的排球撞击声,时不时夹杂着几声呐喊。这里是金华市排球基地,练球的孩子们刚从省青少年锦标赛上载誉归来,其中男排更是获得了男子甲组的冠军。
走进体育馆,一股热浪迎面扑来。室内没装空调,又闷又热。两块排球场地上,女孩们练习打比赛,男孩们则干脆统一脱掉了上衣,在另一边二对二作传接练习。虽然早已汗流浃背,但队员们的练习始终一丝不苟,偶尔打出个好球,几个女孩雀跃地跳到一起欢呼击掌,脸上洋溢着快乐。一旁监督的教练告诉记者,像这样的练习,队员们在暑假里每天上午两个半小时,下午两个半小时。
为明日之星,跑遍金华找排球苗子
在这群孩子中,身材健硕的王杨峰显得尤为突出。这个今年才满17岁的少年不仅身高超出周围人一截(1.92米),时不时展露的扣球动作也相当勇猛有力。作为这支男排的主攻手,他是本届省青少年锦标赛整个赛区得分最多的运动员。如今,他还有一个身份,浙江省男排青年队队员,下半年即将调入成年队打联赛。
殊不知,这个如今被视为“明日之星”的少年从初一才开始接触排球。“我从小的目标就是当一名运动员,但小时候就知道瞎玩,多亏郑老师把我带到排球队,才能一步步实现我的梦想。”
王杨峰口中的郑老师,是排球队的负责人,义乌市稠江中学的校长助理郑星洪。每到开学季,他就开着他那辆破旧的二手桑塔纳,带上教练员,自贴路费,北上兰溪、浦江,南到永康,西至开化县,在各个中小学间奔波,寻找好的排球苗子。其中付出的艰辛与努力,旁人根本无法理解。“像王杨峰,那时已经在义乌另一所初中上初一,我就是看中他已经有1.78米的身高是个好苗子,不知道费了多少口舌,做了多少工作才让对方学校放人。还有一个兰溪的徐增兵,我们当时得知他有一个哥哥在省队,才顺藤摸瓜找到他。后来虽然被查出有长短腿的毛病,但被省队看中改打八残会,今年差点入选残奥会的国家队名单,最终因年龄不够才遗憾落选。”
市队校办,找回消失10多年的金华排球队
老郑说,他这么做,是想为金华的排球事业培养尽可能多的人才。在稠江中学的排球队成立之前,金华市排球队已经消失了10多年。2004年,稠江中学由多校合并成立以后,决心要把体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要部分,并于第二年与金华市以及义乌市体育局、教育局一拍即合,得以走市队校办的路子,和义乌三中一同被确定为金华市排球训练基地,同时把排球确定为该校的特色项目予以发展,并承担起代表金华参加浙江省各级各类排球比赛的任务。
“当年8月,我们就接到任务要代表金华市参加省青少年锦标赛。可当时的情况可以说是‘一穷二白’,要什么没什么。没有运动员,就临时到几所学校招了4男3女共7名队员,凑足一个排球队;没有专业教练员,就抽调体育组的几名非专业教师组成教练团队。就这样匆忙组队赴温岭参加比赛,比赛结果自然不如人意:个子最矮的是金华队,技术最差的是金华队,规则最不懂的是金华队,比赛名次最后面的当然也是金华队。我们的女排甚至与杭州队打成25∶0,可以说是丢尽了脸面。”
重整旗鼓,省排球强队都不敢小觑
不过在郑星洪看来,如此年轻的队伍失败在所难免,重要的是受挫之后如何站起来。“我们的目标是,争取在3~5年的时间里,我们的排球队能在省锦标赛当中进入前列的位置。”
回到义乌后,郑星洪开始着手改造。“一是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允许招排球特长生。经过多次奔走与协商,我们从初中到高中都争取了部分排球特长生名额。二是要有专业的排球教练员。”通过金华市体育局等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稠江中学从省队退役的运动员中选了两名队员,聘请为校排球教练,同时带领培养一批年轻的非专业教师,让他们边教边学。为提高教练员的执教能力和临场指挥能力,该校还聘请了曾与袁伟民做过队友的国家级教练冯正海长期在校担任指导训练工作。通过培训、实践、以老带新等方法,使教练员和队员素质不断提高:十二届、十三届省运动会,男排均进入前六名;2011年省阳光运动会排球赛男排冠军、女排亚军;2012年省特色学校男排亚军、女排第三名;在今年的省青少年锦标赛上,该校和义乌三中组队参赛,更是获得了男子甲组第一名,男子乙组第五名,女子甲、乙组第六名,创金华排球队省级比赛最佳成绩。另有五名优秀运动员,被输送到了浙江省男、女排。“现在全省的排球强队都已经不敢小觑我们,甚至可以说都怕遇到我们”。
体教结合,不走专业体育路亦有好前途
稠江中学采取的体教结合模式,保证这些“排球少年少女”在练体育的同时,也能顺利完成学业。“我们每年都有名额让排球特长生升义乌三中,部分优秀的还能考上义乌中学。我们的队员普遍都获得了至少国家二级运动员的证书,考大学时念体育类专业可以被特招,其他专业可以降20分;而获得国家一级运动员的则能获得单考单招的机会。”
如今,稠江中学培养出的第一批排球运动员均已大学毕业,有的从了军,有的当了体育老师,没有一个待业在家。“我们就是要保证我们的队员,即便将来不走专业体育的路子,也能有个好前途”。
不过郑星洪还有个遗憾:“我们的队员每天要进行如此大运动量的训练,按理说要补充足够的营养。虽然金华及义乌体育局每年都下拨经费,但由于训练人数众多,仍不能满足。很多时候都需要教练员自掏腰包给孩子们买吃的喝的。可教练员因为没有编制,常常入不敷出,希望有关部门或人士能帮忙解决比赛训练的经费和教练员的编制问题。”
说话间,排球馆里的小队员们已经结束了训练,开始领晚餐的盒饭,看得出,菜品并不丰盛,肉也不算多,但孩子们仍吃得狼吞虎咽。这群金华排球未来的希望,应获得社会上更多人的关注。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