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1日讯 今天是“八一”建军节。昨天下午,海宁市斜桥镇庆云社区为30多名孩子举办了一场“庆八一”爱国主义教育报告会。报告会上一位身着军装、佩戴勋章的老军人,向孩子们讲述了他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经历。
这位老军人叫姚菊身,今年80岁,海宁硖石人。据其回忆,他1949年在嘉兴王店参军时,还有5个伙伴和他一同参了军,“一个是打铁的,一个是剃头的,两个是造船的,还有一个是做糕点的,我们一同参加了三野(指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进部队后一直没有联系过。我现在非常想念他们,希望能找到他们!”
从王店西木桥走出的战友
据姚菊身老人回忆,上世纪30年代初期,他出生在海宁硖石,自幼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9岁那年,我母亲也因病过世,我就被好心人送到嘉兴王店西木桥附近的一家豆腐店里做起了学徒。”
“当年的西木桥旁有一条街,沿街开了不少店面,有做豆腐的,有打铁的,有剃头的,有造船的,还有做糕点的。”姚大爷向记者回忆道,他在豆腐店里做学徒时,认识了5个年纪相仿的小伙伴,“他们和我一样是穷人家的孩子,迫于生计才做了学徒,平时各忙各的事,空了聚在一起玩。”
姚大爷说,直到1949年的一天,他和这5个伙伴在一起玩时,忽然见到一支很威风的队伍从西木桥经过,“我们一番打听,才知道那是人民解放军,于是我们有了一同参军的想法。”
时至今日,姚菊身老人还清楚地记得:“参军那年,我17岁,部队的同志只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要参军?’我们当时只大声回答了两句话,‘因为参军能吃饱肚子,能解放全中国!’”姚大爷说,就这样,他们6个同时成了解放军。
“我们当年入伍后,被分在了不同的师、不同的团,那个年代通信不发达,平时大家联系得少,我从此再也没有和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见过面。”姚大爷还说,他当年入伍没多久,就参加了解放上海的战斗,“在那次战斗中,我们的同志伤亡惨重,战友的尸体几乎填平了一条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确实是同志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一定要倍加珍惜!”
“数十年弹指一挥间!”姚菊身老人感慨地说,现在年龄越来越大,他也越来越想念当年一同参军的那5位战友,“由于当年条件有限,我们没有合影。年代太久了,我也记不清他们的姓名,唯一记得的就是那些往事,我当年参军的部队是三野第9兵团20军59师175团,他们参军时肯定也在三野第9兵团,但我不知道他们部队的具体番号是多少。如果那几位老战友还健在,我希望见见他们,他们应该是嘉兴人,出生在王店一带……”
在山东当过兵的吴阿达
余女士是嘉兴本地人,之前去过北京,因为她的女儿在那边工作、生活。
在北京期间,余女士和女儿的邻居很谈得来,两人经常在社区活动,时常聊聊家常。一次和这位北京邻居聊天时,余女士说起她的女儿是嘉兴人,邻居顿时眼前一亮。
“嘉兴人啊,我有个老战友就是嘉兴人!”这位邻居叫葛曼梅。上世纪80年代,葛曼梅和嘉兴的老战友一起当兵,老战友叫吴阿达,1984年转业回到嘉兴,现在应该60多岁了。
“她们之前在山东当兵,吴阿达好像还当过部队药厂的厂长。”余女士回忆着葛曼梅的描述,葛曼梅与吴阿达20多年未见,分外想念,北京和嘉兴相隔太远,也没有联系方式,所以拜托余女士帮忙找找。
余女士说,这个月她还会去北京,希望吴阿达能看到消息,最好两人能联系上,说不定还能一同赴京。
战友情,有时胜过兄弟情、姐妹情。在这个属于军人的节日里,让我们尽自己所能为他们送上一份充满温情和回忆的礼物吧。亲爱的读者朋友,如果你知道姚菊身老人和葛曼梅女士的战友的消息或线索,请赶快拨打晚报热线82828110联系我们。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