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3日讯 面对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如何实现工业投资、产出的持续增长、质量的提升?今年海盐念好“退”字诀,以“退”为“进”破解瓶颈。1至6月,海盐94个“退低进高”项目完成腾退低效用地671.4亩,为发展和转型盘活了宝贵的土地空间。
激励与倒逼
让低效产能“退”出空间
通元镇工业园区内的海盐九曲港电子有限公司厂区占地面积16亩,原是一家生产电线及电线接插件为主的私营企业,由于多种原因,业务订单下降,经营每况愈下,企业资不抵债。在政策的激励与市场的倒逼下,今年,该企业决定停产关闭,腾出了土地。
激励与倒逼,是海盐实现低效产能“退”出空间的重要举措。海盐“退低进高”、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年初,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海盐出台了《关于开展“退低进高”加快推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和有关扶持政策。
该扶持政策从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鼓励“退低进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增加建筑容积率等四个方面,引导“退低进高”工作的开展。与此同时,海盐通过建立完善政策、税收、用能、环保、金融等五大倒逼机制,关停武原街道振兴工业园区,与安徽泗县合作建设泗海工业园等,多措并举推进腾退与淘汰,进一步限制和压缩低效产能的生存空间。
统计显示,1至6月,在94个“退低进高”项目中,有57个属于倒逼提升项目,腾退出低效用地面积318亩,12个为兼并重组项目,还有20个项目被依法淘汰。
以“退”为“进”
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盘活存量是为了做强增量。“退低进高”虽然启动时间不久,但已经显示出其潜力,推动了工业转型升级。
腾出土地引进新项目。今年上半年,县开发区(西塘桥街道)腾退土地167.87亩。县开发区(西塘桥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海盐普亿紧固件有限公司、东方大港实德产业园、浙江艾可帅特五金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利用闲置厂房引进新项目。
除了“进驻”新项目以外,以技改实现华丽转身的也不少。
位于元通街道的嘉兴市勤化成服饰有限公司原先打算上马投资规模较小的传统服装项目,今年,该公司进行技改,投资4274万元生产服装饰品水晶钻石。目前,项目已经竣工,投产后可年产7亿粒水晶钻石,年产值3800万元,亩均产出和投资强度大大提高。
腾退还为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了空间。作为海盐经济发展的主阵地,县开发区(西塘桥街道)还利用腾退空间重点培育发展科技型企业。仅上半年,已申报市级高新企业1家,省中小型科技企业1家,省研发中心1家。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