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3日讯 中国的文坛从不寂寞,一批批“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新生代犹如雨后春笋纷纷冒起。2009年,当年13岁的杨玲玲,用时5个多月写就一部描写一个女人婚姻历程的长篇小说《星路》,受到了包括央视在内的各级媒体的追捧,有人甚至将杨玲玲跟韩寒、蒋方舟相提并论。
然而,从小学6年级开始踏上“文学之路”到现在,虽然小说、散文创作不断,但杨玲玲发表和出书的愿望却屡次落空,截至目前,她尚未在公开发行的有较大影响力的期刊上发表过只言片语。
文学之路对她来说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吗?
痴痴追寻文学梦
2009年出炉的《星路》描写的是女主人公在父亲因为交友不慎而受骗破产后坚强奋斗,最终成为著名歌星,再到后来黯然死去的故事。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如此复杂成人世界的勾勒竟出自一个六年级的稚嫩女生之手。从那刻起,杨玲玲被冠名“少女作家”进入人们的视野。
“写这部小说时,我连作家是什么都不知道,又何谈出名?当时有的只是一种表达的欲望。”玲玲坦率地说出了写《星路》时的想法。而如此痴迷于文学创作,只是因为四年级时一篇题为《胜似亲人》的命题作文赢得了语文老师的好评,“这次的作文,其他同学都没有进步,只有杨玲玲前进了一大步。”语文老师的鼓励,使玲玲对写作产生了无法抗拒的好感。
升入初中后,杨玲玲开始阅读一些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著,包括余秋雨、三毛、张爱玲等人的作品,细细研读后总有种“无法表达的感触”。一次,《桐乡文艺》上刊载了木心的一篇意识流散文《明天不散步了》,杨玲玲看到后,被意识流的魅力所吸引,从此对卡夫卡、乔伊斯的作品情有独钟,这些阅读经历都是她文学创作的养料。
在崇德初中的3年里,杨玲玲写的更多的是诗歌和散文,280多篇作品都输入在自己的电脑里。说到发表,似乎是杨玲玲的硬伤,她将自己的作品投了30多家出版社,而杂志社更多,但都是石沉大海有去无回。可是一有时间,甚至是课余的10分钟,她还是见缝插针坚持写作。
至于第二部小说《惘情》的创作更是个“奇迹”。2010年5月1日动笔到5月28日完成,短短28天时间里,刚升初一的杨玲玲洋洋洒洒写了12万字。可谁能想到杨玲玲这近一个月的生活是如何度过的?每天早上6点起床,下午4点放学做完作业后,就开始写小说直到凌晨2点,这种疯狂的写法甚至让她因过度劳累得了贫血。“许多人都很关心我,他们的鼓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而我更享受文字带来的乐趣。”杨玲玲朝着自己的“文学梦”努力着。
“少女作家”的孤独世界
杨玲玲出生在桐乡市崇福镇新益村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在一家皮草公司做设备管理,母亲身体一直不好就在镇上做裁缝。并不殷实的家境,似乎成了杨玲玲想要出版小说的最大困难。
“因为自己才小学毕业,对文学更是一窍不通,也不知道怎么管她!”杨玲玲的母亲周国英说,每次看到女儿凌晨两三点还在写,真的很担心她的身体会撑不住,“劝过她好多次,要注意身体,可她听不进去。”在周国英看来,写小说不能当“主食”,只能作为“零食”,最重要的还是学习。在不影响学习的情况下,父母是支持女儿走文学创作之路的。
据了解,浙江文艺出版社和重庆文艺出版社曾找到杨玲玲,愿意合作为她出版7万多字的《星路》,但需要玲玲自费一部分资金,因为家里没有同意,那次出版没能成功。杨玲玲这时展现出了在她这个年龄并不寻常的勇敢,“我的大胆行为是有些怪,但至少我是一个有梦想的人。”为了能出版,她跑到镇上的店铺挨家挨户拉赞助,看上去像个“要饭的”。
“作为父母,看到她这样很心疼,但现在的家境确实很难满足她的愿望,也希望玲玲能理解。”周国英说。而在杨玲玲看来,自己的“文学世界”很难被父母理解,她更像一个孤独者。
事实上,杨玲玲的某些做法确实显得另类。她曾经准备投资300万元,把自己的小说拍成电视剧,在有了拍电视剧的想法后,她还通过114,查询了市长电话,文化局的电话,甚至省长的电话她也查,希望向他们推荐自己的文章。在跟记者接触的过程中,她数次让记者引荐,“想去浙江传媒学院桐乡校区做演讲。”
作品质量被认可是关键
“首先,我们应该赞赏她,对她的创作积极性给予肯定和保护。”桐乡市文学艺术联合会主席王士杰说。如果想要出版小说,首先小说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必须过关,然后就是出版社对小说出版后的一个市场预期,也就是利润空间。利润空间大的话,小说公费出版也就顺理成章了。
杨玲玲今年16岁,按照这个年龄阶段,公费出书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作品质量水平的高低是能否公费出版的关键。“需要有行家,如作家、评论家、出版社对小说的质量有一个基本的认可,当然必须点明是16岁少女创作的。”王士杰认为,如果能在同一个年龄层次中脱颖而出,并且作品质量能得到行家的认可,那么公费出版还是有希望的。
“因为没有公开发表过作品,她的创作水平仍是个未知数,这会让出版社觉得投资风险过大。”王士杰建议,杨玲玲可以先在一些杂志、报刊上发表短篇小说、散文和诗歌,让更多人了解她的写作风格,慢慢提升作品的档次,至于长篇小说的出版不能急于一时。“我们要做的是,鼓励她在以学业为重的前提下,保持文学创作的激情,力所能及地给予帮助。对于杨玲玲,我们也会继续关注的。”
对发生在杨玲玲身上的这种强烈反差,记者采访了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王侃。“文学是个盛产天才的领域。必须承认,我们身边确实有不少早慧的文学天才,当然,也常会遇到不少‘伪天才’。我自己就碰到过几个这样的‘伪天才’,他们通常是三分天赋加七分经营。”王侃说,无论如何,是否天才,不能单凭自命,而是需要公共认可。而在当今时代,尤其是文学领域的天才,是不容易被埋没的。
“杨玲玲的语言能力、写作水平,比之同龄的学生来说,确有过人之处。但比之在她这个年龄就已经获得公认的那些真正的天才少年来说,她还有许多需要努力的地方。必备的阅读、必要的积累,尤其是必需的情怀,是她应该随身携带的‘锦囊’。在她这个年龄,是否能出书,是否能发表作品,远非要义。”王侃提出了对杨玲玲的忠告。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