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6日讯
“青春,就是疯狂地蹬车。”
26天,2000多公里,3位来自杭州的大学生,翻越11座4000米以上的高山,遭遇风沙、暴雨、寒冷、塌方和抢劫,最终穿越四川抵达西藏拉萨。
在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座拉萨。只是,通往的方式各不相同。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的3名学生,以最艰难的方式——骑车川藏线,到达。
这条路虽然绝美,却也险象环生,“离死亡只有50米,我们真的很幸运。”
昨天,这3位22岁的“骚年”已回到浙江。
【7月4日至6日】
成都——雅安——康定
无名小山坡就能折腾死人
带着全校师生的风马旗(祈福),吴文梁、吴舒渊和李江舟,上路了。“刚开始,止不住地兴奋。想法很多,激动、憧憬和新奇。”
可无止境地爬山,反复上行下坡,让吴文梁有点小崩溃,“无名山坡就能把你折腾死。这些山路,是直上直下的,坡很陡。也许,是因为一开始还没适应吧。”
更糟糕的是,变速器也出现“高原反应”,变速器集体失灵。“翻山没有变速器,这是一件多么痛苦的事啊!难以形容的痛苦!”吴文梁说。而气温,也从35℃直线跌至17℃。
好在,沿途的风景给以安慰。进入雅安,快进入甘孜藏族自治州时,“高原特征显露,天特别纯净,蓝天白云,很美。沿途,还有藏族风味的民房。”虽然会遇上下雨,不过,“云遮雾绕的感觉,也挺不错,如同进了仙境。”
【7月7日至9日】
康定——新都桥——雅江
泥浆路上翻越4000米高山
下雨,是七八月川藏的常态。再加上318国道修路,一路在泥浆中乘风破浪。
从前一日起,便开始翻越第一座4000米的高山。随着海拔的增高,高原反应开始出现。胸闷的发生频率越来越快,耳鬓处轻微的疼痛。头晕,嘴唇发白。停下来,喝一杯葡萄糖水,补充能量。
紧接其后,又是体验海拔骤降1700米。这一路,没有护栏,陡,外加碎石路。
“你弱它强,你强它弱,一直往脑里灌输意志力,不能被风、雨、爬坡压倒,意志力一定要强,人得逼自己一把。”吴舒渊这样激励自己。
【7月10日至12日】
雅江——理塘——巴塘
有骑友遭遇了抢劫和冰雹
每天,都能遇上近百位骑友。大家,也会互留联系方式。赶在前路的,会将前方状况,告知后方。
前方骑友的一条短信,让吴文梁与同伴,纠结了半天。“遇上冰雹的骑友,头盔被砸了好几个洞,好几个洞啊。”
还有人被困,“只能在岩石边睡下”;还有人被抢,“隧道里没灯,抢匪就等在那儿,看到人进来后,就过去抢。”
不少人的川藏追梦之路,止步于此。“他们的车子坏得厉害,坚持不下去了,选择回去。”
前方的路,该怎么走?
最后,吴文梁和同伴决定,“搭车走,感觉这段骑行,挺难的。”更何况,“还有两台单反和一台DV随身,被抢伤不起。”
【7月13日至17日】
巴塘——芒康
隧道塌方离死亡线只有50米
七八月,川藏一带雨季。塌方,时有发生。有时候,道路只对自行车与摩托车开放。
对吴文梁和同伴来说,这是最艰险的一段路。“地面很软,一踩就陷进去。最深处,半条腿都进去了,我们只能推着车子前行。”晚上9点,他们还在翻越宗巴拉山(海拔4170米),“最后有一段,是几十公里的上坡,其实,我们已到极限了,是毅力和队友的激励,才坚持了下来。”
这段路,一群骑友们结伴而行。黑夜,爬上下坡的队,仍井然有序。“走在最前面的喊一声‘左拐’,传令便依次传至最后一人。”
吴文梁的电筒,微弱得照不清前路。深夜,“就在离住宿点还有100米的地方,摔了一跤。”这一路,吴文梁没少摔跤。“上路那天就摔了,腿上的结痂,现在还没好。”
更令吴文梁恐惧的,是50米的死亡生死线。白天,在隧道休息等队友,有小碎石坠落,起初他们并没在意。但30秒后,瞬间,整片山落下,离他们的休息地只有50米。“我们都吓呆了,好久才回过神来。”
【7月18日至19日】
芒康——八宿——然乌
怒江72拐安全骑行更重要
海拔4000多米的高原,5℃,下雨。
站在观景台上,下望怒江72拐,在惊叹壮观之余,也会倒吸一口气。传说中,发生事故频率最高的地方,到了。
每一道拐,都是360度的转弯U型道。两侧,没有护栏,坡度很陡。“有些人追求速度,可能就会冲下去。听说有3名骑友,因为速度太快,2名遇难,1名受了重伤。”吴文梁说,“自己注意,就没有问题,我们一路非常小心,车速控制在20码。”
因为今夏骑行川藏线的游客特别多,沿线住宿也变得紧张,吴文梁和同伴只好投宿藏民家。晚饭,他们吃了一顿典型的藏菜:糌粑和面疙瘩。第二日的早餐,喝了刚挤下来的牦牛奶。这是藏民用来招待贵宾的,自己都舍不得喝。
藏民的淳朴,吴文梁颇有感触。沿途遇上藏民,他们会放下手中的活,微笑地喊一声“扎西德勒”。
【7月20日至29日】
然乌——波密——林芝——拉萨
你永远不知道路上会发生什么
傍晚6点,吴文梁和同伴们,终于抵达拉萨。那里的阳光,一如白昼。
原以为,会满是兴奋与激动,“可我们却很失落。这一路就这样结束了,各种不舍。虽然痛苦,但我们很快乐。”
虽然,暴雨总是突然降临,冷雨打在身上刺痛;虽然,被风沙泥浆,整得欲哭无泪;虽然,高反难受,无力地想放弃。但这一路,“我们看到了没有见过的风景,享受了视觉的天堂”。
尽管吴文梁并不后悔当初的选择,但对于今后的骑行人,他还是会劝阻,“你永远不知道路上会发生什么。”
“考虑必须慎重,没有充分准备,不要轻易尝试。”在他看来,征求父母同意,也是出行的必要条件。一路上,他每天都会发短信报平安。
其实,最初,吴文梁的父母,并不赞同他的骑行,“他们说,那简直在冒险。”但吴文梁的一句“男孩子出去闯,才更加成熟”,终于说服了母亲。
路上,安全骑行,遵守交通规则,特别重要。这一路,半挂车和集装箱车特别多。吴文梁亲眼目睹了一场车祸,“一位骑友逆向行驶,被撞得高位瘫痪。而且,他还是瞒着父母出来的!”
他还建议,结伴而行,可以有个照应。至于住宿,“尽量住宾馆和民房,搭帐篷还是不太安全,高原的天气变化无常。”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