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6日讯 一位79岁的老人,10年采集,6年写稿,终于完成一套992页的《嘉兴名门望族》,百万字书稿,涉及300多个嘉兴名门望族。出版一年后的今天,他又补充增加了2000多个大小家族,暂定《嘉兴名门望族续记》。记者昨日走进湖城碧浪湖社区龚肇智老人的家。
“阴差阳错”踏入寻根之途
龚老1934年生于嘉兴马厍汇,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湖州担任中学老师,当过历史、英文老师,十多年前退休。
在龚老的书房里,记者看到了两面墙的书,整整齐齐排列着嘉兴望族资料、名人传记、家谱等,靠窗的书桌上散落着一桌的手写记录本,一侧的床板上则整齐堆放着一叠叠厚厚的复印打印资料。
几年前,《嘉兴市志》还在编纂期,主编找到了在湖州的龚肇智,约他写关于龚宝铨部分。光复会重要领导人龚宝铨,是龚肇智的亲伯伯,龚宝铨是四哥,龚肇智的父亲是十弟。因为这特殊的关系,龚老答应了。
用龚老的话来说,自己就这么“阴差阳错”踏入了寻根之途。为了更好更详细地了解家族,他特地买了潘光旦的《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
书出版了仍坚持补遗续记
《明清两代嘉兴的望族》,一本只有145页的薄册子,大大小小91张血系分图,200多支望族。“越看越好奇,这些家族是何时出现,发展如何,之间又有着怎么样的关系呢?”龚老说,在写完龚宝铨部分后,自己渐渐地被潘光旦的这本册子激发出好奇心,理清关系,填补问号,纠正误差……
龚老随手翻到朱氏家族,点着朱葆瑛说,“她其实是朱方增的妻子,而不是朱为弼的妻子,潘老的书里就给标错了。”龚老说,类似的错误、空缺还不少,如吴氏家族中,吴鹏的女儿是嫁给了项承芳的父亲项元涍,而不是项承芳,严氏家族由于明代定居云南,而被世人淡忘……“书和电影一样,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龚老笑着说,所以自己在去年出版了《嘉兴名门望族》后,仍坚持补遗、续记,陆续补充了2000多个大小家族。
他还特地让孙子在网上开通了“龚肇智的博客”,不会打字就用手写板,希望在有生之年尽可能多地把这些资料留给后人。
写手稿用了几百支笔芯
在龚老的家里,有两样东西独具特色。堆积成篮的笔芯,随处可见的电扇。
因为《嘉兴名门望族》的手稿已送至嘉兴,所以记者看到的是关于《嘉兴名门望族续记》的一些手写记录。米粒大小的字体,不用电脑,全是用手,拿着笔一笔一划写下来的。而笔芯,就是龚老这几年来的最好“伙伴”。书桌下放着两大满满的塑料筐,初步数数,里面的笔芯起码有几百支。
龚老一直不喜欢用空调,觉得闷。所以在客厅、书房放了大大小小7个电扇,以此缓解闷热。“吹风扇很容易把资料和手稿吹散的,所以书房里的电扇使用率比较低。 ”看到记者,龚老忙打开电扇,怕记者热。他说,平时看书、写资料的时候一专注也就不会觉得热了。
如痴研究老伴“抱怨”连连
采访到一半,龚老的妻子张玄拿着一叠病历单和血压记录表进来“抱怨”。“就知道搞研究,自己的身体一点都不注意。”张玄说,龚老患有甲亢引起的房颤,是一种隐藏很深的危险性疾病,龚老常常感觉不到自己心跳加快、血压上升的症状,特别危险。“6月25日住院,7月10日出院,一出院就又整天闷在书房里看资料。”为了更好地守护自己的爱人,张玄“禁止”龚老出门去图书馆,规定他每天的看书时间,还每隔一小时就为他测量一次血压。
在一旁的龚老看着爱妻紧张的表情,笑着说,自己能在晚年研究家族,出版书目是一件幸运的事,而有着一位支持、照顾自己的妻子,更是一件幸福的事。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