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06日讯 在贵州,他是当地农民追捧的“农民王”。他有“点石成金”的本领,把连绵的荒山变成聚宝盆,打造出万亩油茶林;他改变了当地成百上千个农民的命运,农民争相以地入股,乐当他公司的“股东”。记者采访了人在贵州的温商林军。
当“农民王”的成就感
林军是土生土长的乐清人,在贵州创业头尾算起来已经17年。在贵州的温商多达6万人,矿产、房地产、水电、酒店等都是贵州炙手可热的投资领域,而林军却一门心思当起了“农民”。
林军的事业似乎注定了与“林”密不可分。1996年,林军刚到贵州做的就是苗木生意。最初以老家为平台,将温州一些优良水果苗品种移植到贵州,培育并销售。这样做了几年,他又开始转战绿化工程。这些都给林军带来不错的收益。
随着和当地农民打交道的次数越来越多,他发现当地很多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荒芜的土地很多。他又开始琢磨,怎么把自己手头的资金,和农民的闲置土地结合起来,实现真正的双赢。林军说,因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对贵州省老百姓支持力度非常大,尤其是农林项目,当地政府最大的难题就是项目批下来了,却没人去落实。“老百姓劳力不足,而且后期管护的技术达不到,资金跟不上。”
林军决定在农林项目上专心作一篇大文章。“房地产、矿产目前都在走下坡路,而对于农业,现在国家支持力度非常大,配套资金充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而且它涉及民生,农业做起来,成就感比做房地产、矿产等成就感要来得更充实一些!”林军说,等他的农林项目做大了,将会带动成千上万的农民一起发展,这种成就感是其他行业都比不了的。
荒山上造出万亩油茶林
林军分析,油茶是我国的特产,被誉为“国宝级特色资源”,茶油有“东方橄榄油”美誉;核桃的果实、木材、树皮等都有广泛的利用价值,浑身是宝。而在贵州,油茶和核桃产业是被省里作为重要生态扶贫产业来扶持的,在当地有很好的产业环境和政策环境。他决定把油茶、核桃的种植及深加工产业作为公司的主业,并向农作物、药材深加工、旅游、物流等周边相关产业链延伸。
作为商人,林军并不急于赚钱。这几年,他在贵州铜仁、从江、册亨等地陆续建立苗圃基地,试点种植油茶、核桃。试种成功后,再向农民推广。经过多年的磨练,林军也成了半个农林专家。他介绍说,油茶和核桃都需要很长的种植周期才能获得经济效益。油茶需要5年,核桃则需要8年,这个期间就需要靠“间作套种”的模式来支撑企业的发展。通过摸索,林军掌握了油茶和核桃的林下套种技巧。在他的种植基地里,油茶每亩地种110株,2米×3米的行距和间距,核桃每亩只种23株,行间距达7米以上。在油茶和核桃林间,套种葛根和紫色马铃薯等经济作物。
“我们已经在铜仁套种了5000亩的葛根,接下来打算再套种1万来亩的紫色马铃薯。紫色马铃薯种植4个月就能产生收益,葛根是1年时间。”最近,林军又开始尝试试种桔梗、太子参等中草药,寻找最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林下套种产品。试种成功后再向当地农民推广,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短短一年多,林军的油茶林就如滚雪球般遍布贵州。“现在,我们公司种下去的油茶,就有7万多亩地,在贵州省分布8个县市!”林军骄傲地说。
农民以地入股乐当“股东”
2011年3月,林军成立了贵州世纪林城(企业集团),总部设在贵阳,在铜仁、从江、册亨、望谟等地设有8家子公司。如何把当地农民的闲置土地和留守人群的劳动力都充分利用起来,林军推出了“公司+基地+农户”这种模式:农户以土地入股,委托公司经营,享受所提供土地上收成的30%的份额;公司帮农民把基地建立起来,最后以实物来分成。
“这改变了农户流转土地时一次性收取租金的传统做法。”林军说,他一般和农户签署30年转租合同。每年,公司采取油茶果实物支付的方式,按当年每亩油茶果产量的30%分给农户,公司再以当年市场价全额回收。这就意味着从挂果开始,农户在租赁期内年年可以得到分红。“按照目前的市场价格计算,每亩地油茶林每年收入在1000-1500元,这样农户能从每亩地获取500元收入。”同时,农户还可以进公司当工人,在土地上劳作,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这个做法更是受到当地农民的欢迎。
铜仁油茶基地所在村的一名村委会主任告诉记者,这个村子里的青壮年都去沿海地区打工了,留下的都是20岁以下和60岁以上的老幼妇孺,挣不到什么钱。而到林军的公司打工,“每天工作8个小时就能赚到70元,一个月下来,老爷爷老太太们在家门口就能赚到两千多元。”这样,在油茶没有收成的最初5年,农民也能有一笔收入。
林军说,为了降低农民的风险,公司还有个承诺,如果合同签订实施五年后仍未挂果,公司将按照每年每亩30元的价格补偿给农户。油茶树寿命最长能达上百年,30年合同期满后,如果不续约,种植下的油茶树就全部归农民所有。这个模式吸引了铜仁、从江、册亨等地农民争相以地入股,当林军公司的“股东”。林军说,他给自己制定的计划是,在5年内达到30万亩的油茶种植规模,10年内建成50万亩优质油茶产业基地。核桃林5年内10万亩,10年内达到20万亩以上。
10年要造50万亩油茶林
如今,7万亩油茶林已在基地茁壮生长。看着一株株油茶树、核桃树一天一天长高,林军觉得这样的生活特别充实,特别有成就感。基地发展得很快,仅仅一个铜仁市,两年不到,就扩张到3万多亩的面积,涉及7个乡镇,200多个村组。省里、市里、县里,经常有人来基地参观。“经常来,有时候一个月就来好几批!”
现在,贵州世纪林城企业集团已经成为贵州省农林项目最大的投资、经营集团之一。林军说,“我们对政府和老百姓的承诺是先把林造好,政府验收合格了,以奖代补,把资金奖励给我们公司。”林军说,农民对市场调控没有任何能力,产量高的年份往往卖不出高价,只有靠企业带动规模化运作,才能长效、有序、可持续发展。据他分析,要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还必须进行一些产业的延伸,做油茶和核桃产品的深加工,把最原始的产品,变成经济附加值最高的东西。
“我们从油茶的外壳算起,外壳要做活性炭,油茶籽第一道工序就是茶油,榨油后的饼粕,可提取残油和茶皂素,茶皂素又可以制造各类乳化剂、洗涤剂、防腐剂、杀虫剂、抗癌药,我们又推出7到8个产品。”林军说,他们最经典的两个产品,就是市场上目前销售最好的两个产品,一个是水乳剂,一个是水泥发泡剂。现在,虽然这7万亩油茶还没开始收获,但林下套种的紫色马铃薯和葛根已经陆续有收成,这些产品的深加工也在陆续上马。
“我们集团有个目标,创一个品牌,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林军说,集团现在正在申请办理龙头企业资质,准备今年年底前再增设3家分公司,并根据当地的条件,向农作物、药材深加工,旅游、物流等相关项目和产业发展,争取10年内上市。
- 被家乡的真诚务实打动 50岁温商回浙创业再出发
- 温州将在京设立温商旅游办事处 扩大营销新机制
-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上海温商带沪商来温找项目
- 温商投资影视产业日益成熟 民资组建基金准备扎根
- 从神话到国际大笑话 温商林春平其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