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讯 一边有说有笑地陪着老人聊天解闷,一声声“娘”叫得那么自然;一边轻轻地按摩那骨瘦如柴的双腿,仿佛一用力就怕捏疼对方似的……走进杭州市萧山区义蓬街道八旬独居老人孙桐英的家,义蓬街道第二初级中学语文教师孔吉富就像回家见到自己的母亲一样亲近。事实上,这个宽敞整洁、井然有序的家,就是他一手打理起来的。
“我没有孩子,到老了却凭空多了这样一个孝顺的儿子,真是太有福气了。”孙桐英因病卧床已5年多,但她的卧室却打理得清清爽爽,闻不到什么异味。看着床边为她按摩的孔吉富,老人时不时地露出笑容。
孙桐英是闻堰镇黄山村人,年轻时守着做乡村医生的父亲,一直未嫁。父亲去世后,已是中年的她,于1979年嫁到义蓬街道,然而只过了10年温馨的婚姻生活,丈夫就因病去世了。
“我的老家也在黄山村,父母看病经常会去找孙桐英的父亲,由于不在同一个自然村,我与她并不熟悉。”孔吉富告诉记者,他与老人的结缘,全是因为自己母亲说的一句话。“那时候,孙桐英老人的丈夫刚去世,母亲跟我说,她一个人嫁在外地很可怜,我们是同村来的,要像娘家人一样去关照她。”
从此,对父母特别孝顺的孔吉富开始上门看望孙桐英。“那时候,生活上她基本可以自理,我一周去两三次,帮忙做点体力活,陪着聊聊天。”
但随着老人年龄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他去的频率也越来越高,尤其是到了2007年。
“早些年她曾摔倒过几次,行动不便,2007年她因为坐骨神经痛,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只能靠我照顾。”此后,每天从早到晚,孔吉富上课之余,只要有空闲,就往孙桐英家跑——早晨,买好早点送去,为老人洗脸、倒尿盂;中午,送热水,伺候吃午饭;傍晚,张罗晚饭,收拾打扫好后再回家。
在妻子和女儿的眼里,对待孙桐英老人,孔吉富有着更多的“迁就”:一次,老人叫他买味精,因老人嫌牌子不符、包装太小、粗细不对,他先后跑了三四趟超市,却没一句怨言。“老人身体动不了,整天躺着,难免性情不好,做晚辈的要尽量宽容、理解。”孔吉富说。
最累的,还要数2008年。“那年冬天下大雪,我也摔伤了,两个病人要照顾,他忙得团团转。每天早晨不到5时就起床,先去安排老人,再回来照顾我,然后去学校,几乎没一刻的空闲。”孔吉富的妻子在医院工作,平时也经常帮助丈夫照顾老人,“以前,他如此细心地照顾一名无亲无故的老人,很多人不大理解。但经过那个冬天,至少我是彻底理解了,他对老人纯粹是出于做人的良心,是真心实意去做。”
今年55岁的孔吉富对记者说,20多年来,老人把他当成儿子,他也把老人当成母亲一样对待,“我们一家人现在都把照顾她,当作一种本分”。
与孙桐英道别时,记者请她保重身体。老人开心地笑着说:“你们放心。有这样好的儿子,我肯定会多享几年晚福……”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