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杭州召开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专题研究“创新”。会上,出炉了《关于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若干意见》(审议稿)。
《意见》分6部分,共30条,勾勒未来杭州的创新蓝图。职务发明收益,最多90%归个人和团队;鼓励科技人员技术入股,最高可入股70%;首购科技创新产品,政府有风险资助;允许企业在原有土地上自建人才公寓……“科技30条”力度之大、亮点之多、突破之广,难得一见。
昨天,杭州市科技系统先行一步,召开学习贯彻落实市委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工作会议。会上,市政府研究室副主任涂冬山深入解读科技创新30条意见,重点围绕如何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机制等,进行了释阐。
涂冬山说,杭州应建立科技项目诚信档案,对于没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或有知识产权侵权行为的企业,不得承担政府扶持的各类科技创新项目。从而杜绝某些科研院所或企业,以发展科技项目名义,用了纳税人的钱,到最后却出不了成果。
针对科技创新30条意见,副市长徐文光提出了科技创新的八大课题。
比如,发展创新型经济,企业是主力,而科技型企业又多集中在各科技园区,为防止高污染、高能耗、低产出的企业混入科技园区,徐文光建议组成联合评审委员会,制定项目准入门槛、把落后产业、落后项目尽可能挡在科技园区门外,项目宁缺毋滥。
徐文光说,目前各类科技园区没有很好地实现错位发展,多数园区对引进项目没有进行创新型评估,也没有对评估做出刚性规定,要实行科技创新指标的一票否决,突出项目的科技含量,逐步实现增量调结构。
都市快报 记者 汪江军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