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图3
图4
浙江在线08月14日讯 悲剧过后,最关键的是吸取教训。
在中式传统建筑中,木立柱、石基座应该如何设计建造,才能避免类似牌坊倒塌事件再次发生?
记者昨天请教了多位古建专家,了解到木立柱和石基座的连接形式常见的有4种,分别是杯型式、夹杆式、钢筋式和抱箍式。
河坊街牌坊采取的就是“杯型式”。有专家认为,这种建造方式,牌坊中不多见,一般适用于木廊——木廊柱子多且木柱较短,一来木柱与雨水接触面少,不容易腐坏;二来即使其中有一两根木柱被腐蚀,也不至于立时倾覆。
关于河坊街牌坊的倒塌,杭城古建专家洪先生认为:“这个牌坊的构造方式和材料不匹配。”
洪先生说,通俗来讲,建造牌坊时,柱子若是木材,一般不建议采用“插入石基座式”结构,因为即便设计了排水沟、做好了防腐,也还是很难防腐烂、防倾覆。
柱子若是石材,倒是不怕雨水浸泡,可以设计成插入式结构。
杯型式(图1),一般木头外先裹一层混凝土,灌实缝隙,减少雨水渗透;然后将混凝土木柱插入石头基座。
“不过,因为木头热胀冷缩的系数跟混凝土不一样,所以要完全没有缝隙,不太可能,”另一位专家说,因此这样的设计中,在石头基座上挖几条排水槽是必须的,“万不能令木柱底部积水。”
不过,即便有混凝土包裹、有排水槽,这样的设计也被认为不尽合理。
“这种建造方式,本来就不多见,防腐是最大问题。绍兴倒是有这种形式,不过一般用于建造木廊。因为木廊柱子多,烂了一两根也不至于倾覆;木柱子也短,与雨水的接触面少,比较不容易腐坏。”专家说,对于像河坊街牌坊这样高大、且只有两根柱子的建筑,我们是相当不推荐采用“杯型式”设计的。
夹杆式(图2)
这种设计挺容易理解,有点像传统早点“烧饼油条”。
中间一根大木柱子,两侧用夹杆石紧紧夹住,中间一根石头横穿木柱,就将这3样东西串了起来,看起来,固定得挺牢。
在古建筑中只有牌坊(牌楼)才会采用“夹杆式”,与其他建筑不同,牌坊是孤零零的单片建筑,最怕大风,“夹杆式”用于保护柱子,起到稳固作用。
抱箍式(图3)
抱箍式与夹杆式同样道理,不过两边的石抱箍像被削了底儿的半个葫芦,因为落地面积更大,适用于高、大、粗的木柱。
抱箍式,又叫抱鼓石,俗称“门鼓石”、“圆鼓子”,在门楼和垂花门中很常见。老底子讲究,并不是所有门楼都能安置抱鼓石的,比如衙门口有鼓是为了“击鼓升堂”用的。所以,只有官宦人家的门楼,才能安放象征权利的抱鼓石。
钢筋式(图4)
属现代设计,多用于仿古建筑。木柱子中间贯穿一根长长的钢筋,钢筋被固定在石头基座里。
钢筋式,在现代一些仿古建筑中使用,往往山林景区中建造居多,因为山间潮气氤氲,木柱子常常腐烂,钢筋就好比是一根“安全带”,保护游客市民生命安全。“这种设计,即便木头柱子烂空了,可能会歪斜,不过,因为钢筋强劲的拉扯作用,至少不会倒塌。”
专家说,以上这三种设计有个共同的特点——木头仅仅是搁在石头上,不嵌入,就不容易积水、腐烂。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