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在演示如何自助挂号
浙江在线08月15日讯 生病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身体不舒服,进医院应该看哪一科却一头雾水;挂号排队进诊室,大医院里医生却忙得团团转,跟病人多说几句话的时间也没有;将要上手术台的“胆小”病人,内心无比恐惧却没有人解答……
这些时候,如果有人能给些许帮助,填上患者心理需求的“缝隙”,是不是会让人感到温暖?改善医患关系,医院都想了哪些办法?
现场排队挂号改为预约,就医简化流程等措施后,杭州市一医院还引进了一股新生力量——志愿者,在医疗场所为患者提供“特需服务”。
目前,杭州市一医院志愿者队伍已达200多人,而杭州大多数医院都有志愿者进驻,人数近千名。
帮助别人,自己开心
杭州市一医院、钱江晚报、英特药业合作在市一医院建立的志愿服务平台——“志愿者之家”,今年6月底成立。招募志愿者从一开始,就报名者众多。到现在,志愿者已上岗服务近一个月。
昨日上午暑气未消,高温下的杭州,最热闹的还是医院。记者探访杭州市一医院时,门诊大厅挨挨挤挤都是人,服务台、挂号窗口都排着长龙。在人群中,有几个红色马甲特别醒目,穿红马甲的就是志愿者。
自助挂号机边,是志愿者陈晓佳的“岗位”。
一溜5台自助挂号机器摆在那,用的人并不多,人们都习惯窗口排队。陈晓佳主动出击,走到对面向排队的人宣传:“对面有自助挂号机,医保、自费病人都可以挂的,专家号也能挂。”这句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几位排队的人跟着陈晓佳走到挂号机边。
“怎么用?”在机器面前,他们挠头了。
“喏,先选科室,再选医生,把医保卡放这里,点确定。跟银行提款机差不多,而且先不用付现金。”陈晓佳快人快语,帮一位50多岁的大姐挂了消化科专家号。
旁边的人如法炮制,顺利挂号,不少患者拿着号,留下一声“谢谢”赶紧去看病了。
整个上午,陈晓佳一直站在那里,指点如何使用自助挂号机。记者与她聊了聊,陈晓佳笑得很开心。她说,自己有个8岁的宝宝,8年来,一直待在家里做全职太太,跟社会联系不多。有段时间,因为带孩子辛苦,家务事多,她一度有抑郁情绪。
“有段时间整天不开心,我先生就鼓励我多参加社会活动,现在我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就是当志愿者,帮助别人很开心。”陈晓佳说。
一根橡皮筋,化解烦恼
志愿者不仅活跃在门诊区域,医院各个角落都能见到他们身影。在病房里,还有一位“红马甲”夏诚,为卧床患者免费理发。理发是夏诚的本行,他在杭州某美发机构任总监,客人找他剪头发,还要加钱呢。
昨天上午,夏诚带上一套理发工具,在病房里忙开了。住在骨科的一位截瘫患者,在医院里住院一个月了。天气热,又加上他颈椎动过手术不能动,洗头成了难题。护士长马上打电话给志愿者之家,夏诚就上门免费服务了。
夏诚说,自己以前在北京从事美发行业,也参加过孤寡老人的志愿者服务,做得挺有劲。“帮个小忙,你能发现自己也开心多了。而且,我这个特长,大家都很欢迎。”
70岁的志愿者王强,是位有10多年志愿者经验的“元老”。因为多次参与西博会、休博会等大型活动,他还是杭州志愿者协会的功勋志愿者,他总结做志愿者的经验,就是“耐心、热心、用心”。
王强说,我做的都是小事情。但一句话换一种口气说是另一种效果,小事情在人生病特别脆弱的时候,就会越温暖。
王强的红马甲口袋里,总是藏着一把橡皮筋。这个橡皮筋有啥用?
他说,门诊有时候碰到患者,拿到CT片,但片子比较大很难装进包里。王强就走上前,帮忙把片子卷起来,用橡皮筋套住,就能很方便地放进包里了。在手术室门口,橡皮筋也有大用处,有些女患者,头发很长,手术室要带手术帽,头发没办法藏进帽子里。这时候,王强一根橡皮筋送上,头发绑起来,就轻松藏进手术帽了。小小的橡皮筋,解决了好多问题,换来的是患者们的感谢和微笑。
这些橡皮筋,都是老王从平时大家吃盒饭时,收集并清洗后利用起来的。
“志愿者之家”活动发起者之一,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建院近90年,现在已成为杭州医疗机构中的“航母”之一,每天接待的门诊量最高近一万人次,患者遇到的问题有各色各样。
杭州市一医院院长马胜林说,我们一直考虑如何在医务人员总体短缺的情况下,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医患关系更顺畅、更润滑;希望“市一志愿者之家”成为公立医院服务的一种尝试,一个爱心辐射源,把白衣天使的关爱带给每一位病人。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