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宁波材料所遭遇成果转化窘境
8年仅卖了6项技术
大多数科研成果有人问没人买
企业:转让费动辄上千万,风险又高,盼政府提供补助
浙江在线08月15日讯 昨天下午,江北慈城一个厂房内,七八个工人爬上爬下忙着安装一堆机器。在一旁,几台价值数百万的大型设备已安置完毕。
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添置这样一系列精贵的设备,无异于一场豪赌。
这场赌局,开始于去年4月份。当时,宁波沪甬电力器材有限公司以2500万元的高价,向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买断了一项新型电池材料生产技术。
该公司副总经理肖锋说,签约时,新技术能否投产,能有多大效益,其实都还是未知数,他们赌的是企业的未来。
然而,这种豪赌不是谁都敢玩的。中科院宁波材料所也正因此,陷入成果转化窘境。
建所8年,一共转让了6项技术
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全称“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2004年由中科院、浙江省、宁波市联合建立。
它也是中科院在浙江省建立的首家国立研究机构,科研实力雄厚,一经成立,就被浙江省和宁波市两级政府视为重要的科技创新和高科技产业化基地
该所也不负众望,对推销科研成果付出了很大努力,几乎每个周末都会组织各种大大小小的项目对接会。
然而尴尬的是,吆喝声虽响,效果却不佳。
直到建所5年后的2009年,该所才“卖出”了第一个项目。
该所所地合作与技术转移办公室副主任谢开锋说,这是一个关于包装领域的技术,以4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一家安徽合肥的企业。
此后数年,宁波材料所一共也就转让了6项技术,落地在本土企业的,仅4项。
最成功的一笔,是今年4月,以2亿元的天价,将一项石墨烯生产技术卖给了上海南江集团。这也创下了宁波技术转让费的最新历史记录。
“沪甬电力”引入的“磷酸铁锂石墨烯复合正极材料”生产技术,签约于去年4月,这也是8年来,宁波本地企业购入的第4个项目。
19项科技成果待价而沽,有人问没人买
昨天,记者从宁波材料所了解到,目前,所里至少还有19项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静候买家,涉及家电、汽车、照明、医学等多个领域。
让所里尴尬的是,每周的项目对接会上,不少企业都表示有兴趣,但就是没人买。
都说新材料是21世纪最有发展前途的产业之一,为什么这些项目遇冷?是不是太超前了,不对当地企业的胃口?
谢开锋说,为了接“地气”,所里每年都派出百名科技特派员到企业挂职,了解企业需求,根据调研结果,科研人员的研究方向也作了不少调整。
比如所里的刘兆平,原先的研究方向为纳米材料,去一家电池企业挂职后,转而研究铝电池。去年“沪甬电力”买断的技术,就是出自他负责的研发团队。
小企业都说“转让费太贵了,买不起”
不过,企业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看法。
宁波一家环保科技公司的负责人杜先生说,真正的原因是“转让费太贵,买不起”。
杜先生说,他们公司曾经看中一项技术,准备引进,但一问价,研发、转让等费用超过2000万元,远远超过了他们这种民营企业的承受能力,最后只能放弃。
“沪甬电力”虽然豪掷2500万元,从宁波材料所买下了技术。但副总经理肖锋也认为,这笔钱,让他们感觉“压力太大”,几乎承受不起。
肖锋说,企业能贷款的都贷了,能融资的也融了,但因为企业迫切要转型升级,只能再硬着头皮筹钱。
这种说法,似乎也能从宁波材料所发布的数据中得到一定印证:8年共6项科技成果,转让费合计3.2亿元,平均每项约5330万元。
为什么这么贵?
“这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了。”谢开锋说,所里有一套评估体系,有多少个专利以及专利的重要性,都会影响技术的定价。
谢开锋说,以“沪甬电力”买断的电池材料技术为例,看上去2500万的转让费很贵,但投产后,预期头两年年产值就能达到2.4亿元,3至5年后预计年产值能实现5亿元。
技术能否产业化还是未知数,大企业嫌风险太高
不过,宁波这么多企业,总有一些“不缺钱”的。
谢开锋说,最近两三年,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越提越多,找上门的企业也多了,其中有一些是上市公司或规模上百亿的大企业。
为什么最终这些技术还是没有卖出去?
谢开锋说,企业家的顾虑很多,交流中常常能听到“是不是一定能成功”、“能不能等技术再成熟些才转让”之类的疑问。这也说明,企业有要求转型升级的紧迫性,但对承接高科技成果还缺乏足够的准备。
“高科技项目,风险高投入也高。因为有些项目,即便在实验室里很成功,大批量产业化生产后能否成功,还是未知数,可一旦买断技术后,无论成功与否,企业都要买单,所以,敢于接盘的企业,不仅要有实力,更需要魄力。”
在谢开锋看来,宁波一些企业家,“谨慎有余,魄力不足,敢闯敢冒的精神还不够”。
他距离说,今年4月转让的石墨烯生产技术,其实早在3年前就有宁波企业关注这个项目,但考虑到风险,还是退缩了,最终,这个技术还是落到上海的南江集团手里。
宁波将设1.3亿元专项资金扶持企业技改
“新材料、新能源,是国家大力提倡的新兴产业,宁波市有没有相应的扶持政策?”杜先生说,如果政府能通过专项扶持、减税等减轻企业负担,他们的顾虑就会小很多。
记者从宁波市经信委了解到,7月中旬,宁波市下发的关于工业经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二十六条”,其实已经提到要“积极组织实施重点技改专项”。
其中,市财政将安排1.3亿元工业技改投资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高成长企业技改专项、“产业链技改”专项、工业设计产业化专项、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技改专项等重点技改专项补助。
同时,鼓励扩大科技创业投资,实施“智团创业”计划,支持企业技术人才、高校教师、科研院所专家带领团队创办实业,设立科技创业“种子资金”,采用项目资助、投融资资助、奖励和其他政策支持等形式,培育和扶持起点高、适应性强和成长潜力大的可行性创业示范企业。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