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报杭州8月14日讯
这个夏天,杭城的演出市场真是一浪热过一浪。“我们昨天刚刚送走静冈爱乐管弦乐团,马上又迎来加拿大雅尼克爵士四重奏。”忙得不可开交的杭州剧院总经理柯朝平说,紧接着一连10天,茅威涛、陈辉玲、单仰萍等20位戏曲界名角又将带来一场越剧导演杨小青作品专场演出。
今天,记者从杭州剧院剧目表上看到,他们今年的演出已排到年尾,几乎没有空档。而杭州红星剧院推出的2012年演出季,则有数十部话剧、音乐、魔术等演出。目前,浙江胜利剧院的“周末金舞台”演出剧目已经排到了明年2月。另外,省人民大会堂、浙江音乐厅和武林路上的小剧场,也都是各种演出团队常来常往之地。
省文化厅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自今年1月到6月,全省演出报批项目共118个,平均下来,0.6天就有一次演出。而去年同期,这个数字是89个。也就是说,今年比去年同期多出1/3。与此同时,票务网站大麦网上半年代理的浙江演出项目共10个,比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而杭州作为浙江文化演出市场的主阵地更是如此。杭州大剧院2011年和2012年的上半年,演出数量分别为70和115场。红星剧院去年和今年上半年的演出数量,分别为80场和85场。
支撑这个数字变化的背后,是杭州人正在形成的文化消费新特点和剧院新的经营模式。杭州的几家剧院各有各的招数,他们推出的新剧目、新模式,让杭城的剧院活了起来。
首先,是话剧的崛起。据不完全统计,杭州上半年的话剧有近70场演出,平均一周3场。那些口碑好的经典项目,依旧是演出市场的香饽饽。赖声川的话剧《Women说相声》今年是第3次来杭,上座率照样接近9成;话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也是第4次了,但依然一票难求。
“事实证明,杭州并不是没有话剧市场,而要让这个市场火起来,主要在于你给大家看的是什么。”前不久,戏剧导演孟京辉携手作家余华在杭州宣布,9月初,由孟京辉执导,黄渤、袁泉主演的话剧《活着》将在国家大剧院首演,第二站于9月14日至16日移师杭州红星剧院。孟导半开玩笑地说了句“上海戏迷很生气!”
其次,好戏更多,票价更低,服务更好。杭州剧院推出的一张小小文化卡,却在不经意间悄悄影响着杭州人的观剧习惯,更让一座剧院走出“看天吃饭”的困局,走出一条演出市场经营体制改革的新路。柯朝平说,文化卡的年费远远低于本身的实际价值,以一张标准卡为例,年费2000元,一年内可以观看杭州剧院主办的不少于50场的演出。
就在上个周末,浙江越剧团青春版越剧《胭脂》登上胜利剧院的“周末金舞台”。几十元一张的低票价,同样赢得满场观众的欢迎。
然后是不同的经营模式得以引进更多好戏。目前的演出市场普遍存在演出团抱怨场租太高、而剧院则抱怨演出费太高的情况,为此,红星剧院推出了一种新的演出团体和剧院分成的赢利模式,即我不付你演出费,你也不付我场租费,票房收入按一定的比例分成,这样就使双方一起承担压力,促使双方都为票房努力。
“好戏多了,票价低了,越来越多的人会进剧院看演出了。”杭州市演出公司的项目负责人傅洁说,如今杭州人看演出,也逐渐养成了买票进场的习惯。据中演票务通和大麦网的数字显示,今年上半年,有6成以上的演出,观众都是提前一个多月就开始购票了。接下来,杨丽萍告别舞台之作《孔雀》,余华和孟京辉联手打造的话剧《活着》,林怀民的《流鱼》等名家巨制,都已是未演先热了。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