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15日讯 8月14日,记者来到湖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杨家埠镇杨庄村,被大水淹没的田地,地势高的地方已经慢慢显露出来;家中水淹一米多深的张宝良,也和妻子搬回了家中,前一天村里已帮他们清理消毒过了。大部分村民的生活已经回归平静,但还有很多人仍在忙碌着,堤坝加固,抽水……
打完针贴上膏药他选择回坝上
堤坝的缺口处已经合龙,但是还要继续加高加固,而填埋的沙袋都是从三四公里以外的地方运过来,帮忙灌袋的也都是村里的妇女。钦云宝、田城富等五位村民已经在大坝上干了好几天,每天从早上六点开始,一直要工作到傍晚五点,把这20多米长的堤坝用一袋袋将近120斤重的沙泥和矿石填实、垫高。
因为不停的弯腰、起立、负重,加上阳光的暴晒,他们每个人肤色都变得黝黑。摄影记者仅是来回跑着拍照片,就已汗如雨下。不知他们身上的衣裤,湿了又干多少回。“师傅,你们干了这么多天,这么累,不休息一下吗? ”记者问。“就想着赶紧把活干完,累就累点了。老王是真累,那天水里泡了一整天,他还有老伤呢!”钦云宝说的人叫王金根,今年58岁,此时他正站在堤坝的下沿接沙袋。
受这次“海葵”影响,他家里的6亩田地和4亩鱼塘全没了。从大坝上能望见他家的田地,仍是一片汪洋。
堤防出现坍塌的第二天,他就跳进湍急的水流中帮忙打桩,一泡就是一整天;结果隔天腰伤复发,他跑去村上卫生院打了针,贴上膏药又回大坝上帮忙,这一忙就到了现在。
年近六十的他,身材并不高大,话也不多,可是简单的几句对话,却有着让人震撼的魔力。“王师傅,没回去看看吗? ”
“看了也没用,还不如在这帮忙。 ”“那腰上的伤还痛吗?膏药贴上效果好点吗? ”“反正是老伤,打了针好点了。身上都是汗,膏药也没法贴。 ”
……
一晃就到了吃饭时间,大坝边上几乎没有遮阳的地方,他们有些就地坐在大坝边上吃村里送来的盒饭。而王金根却顾不得吃饭,赶着回家。
原来,妻子在台风前就弄伤了手,打着石膏,没法做饭。从大坝走回家要半个多小时,为了不耽误大家的进度,老王就只能趁着中午大家吃饭的空隙回家,给妻子做好饭,他随便吃点,再赶回来继续干活。
一定要淹就淹我家吧
除了这些帮忙的村民,这些天,村上所有村干部们也是忙碌不停,许多人自家受灾也顾不上回去看一眼。
“我们村长父亲家里现在就剩30几头生猪了,还不知道会不会染病。”一位村干部告诉记者,村长薛亮的父亲养了200多头生猪和62亩鱼塘,决堤后,全部被淹。但实际上,他家的损失是有可能避免的。因为决堤后,当时他们的第二道防线有两个选择,筑在田河塔鱼塘西面,就是村民家的田地受淹;筑在东面,则是薛亮父亲家被淹。
结果,薛亮说,“一定要淹,就淹我家吧! ”当即决定把防线筑在了东面,保住了5个生产队的民居和近600亩的田地。
在杨庄村村委办公室,记者看到了这个34岁的新任村长——薛亮,他神情疲惫,斜靠在座椅上。前天他才有空回家洗漱一下,因为已经三天没洗过澡了。“父亲有没有怪你? 200多头猪原本应该来得及转移吧? ”记者问。“我想他能理解的,当时时间太紧了。而且第二道防线要是筑在西面,没有路,工程难,我们怕来不及。”薛亮说,面对当时的情况,他只能这样选择。和他一样,村干部张来法家的200多亩优质水稻、30多亩鱼塘和10多亩的苗木、番薯,也全都受淹。“如果连我们也只想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那最后失去的恐怕会更多。 ”
记者后记
第一次来到灾后的杨庄村,只能从村民和村干部的口中听到眼前这片区域曾经的样子。炙热的阳光下,看着那些忙碌的身影,“海葵”曾经带来的恐惧和伤害已然忘却,剩下的是满心的感恩与温暖:感谢他们,在我们需要的时候,舍小家为大家。因为有了这样的选择,生活充满正能量;因为有了这样的选择,前进才有动力。
- 湖州吴兴差额选举乡镇团委书记
- 湖州两新党建:湖州企业奏响“软实力”提升进行曲
- 战风斗雨更显浙江精神 抗击强台风海葵全纪录
- 战风斗雨更显浙江精神——抗击强台风海葵全纪录
- 【浙江日报】战风斗雨更显浙江精神——抗击强台风海葵全纪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