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0日讯 人物印象:卢向中站在他位于杭州钱江新城CBD写字楼的办公室内,从巨大的落地窗眺望离他咫尺之遥的滚滚钱塘江水。这位在商界打拼了20年的浙江商人,其大部分的事业轨迹都停留在安徽皖南的周边区域。而这一次,他却将其公司——浙江联策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的总部,搬到了浙江的杭州。“将总部搬到杭州的最大原因,是我想把公司今后的工作重心放在浙江地区,因为我想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出一份力,更希望浙江的经济发展能助力集团腾飞。”卢向中如是说。
卢向中的整个事业轨迹颇为跌宕起伏。他经历过1990年代首次创业,当时22岁的他凭借自己的辛苦,创下了首年的第一桶金就赚得了200万的骄人成绩;也尝到过投资服装厂亏损超过2000万,让他落到身无分文境遇的惨痛教训。而后,卢向中“浴火重生”,依靠敏锐的判断力投身房地产行业,开创了自身独有的房地产开发新模式。现如今,他又响应浙江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投身浙江的经济建设,并开始涉足目前浙江产业结构调整中最为需要的实体经济领域。
“我觉得,我这一生中有两样东西对我影响是很大的:一样是小学时候看过的《三国演义》,书中刘关张的经历教会了我做事要仁义为先,而且不要轻易被困难打败,要做到百折不挠;另一样则是在青海当学徒时看过的日本电视连续剧《阿信》,这部以‘日本八佰伴开创者的创业史’为蓝本改编的电视连续剧,让我懂得并了解要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必须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也只有这样才能去完成自己的愿望,建立自己的事业。”卢向中向记者表示。
A
“初出茅庐”——22岁时赚得第一桶金200万
在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不久后,卢向中的出生地——浙江东阳有很多人做“包工头”做得颇有声色,这对刚刚进入青春期的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我年轻的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当个‘包工头’。因为当时我看到老家有很多人做‘包工头’都赚了大钱,回来很风光。”卢向中告诉记者。此时,刚刚在高中读了一个学期的卢向中,就做出了让家人意想不到的事情,义无反顾地放弃了学业,拜师学起了木匠。“我知道做‘包工头’一定要掌握相关的技能,同时又要有经济基础,而在技能方面又只有木匠和泥水匠可以选择,我就选择了相对比较干净的木匠。”
就这样,年仅18岁的卢向中跟着师傅第一次出远门,这一走就走到了唐古拉山脚下的青海省。在青海的日子里,他每天都要工作12个小时左右,每个月的休息天也不多,而且因为是学徒工,还没有任何工钱。“在做了一段时间后,我了解到师傅的工钱也不是很高,我想想要是以后真做木匠的话其实也赚不了多少,真的要攒够钱做‘包工头’,不知道要到哪一年。”卢向中认真地对记者说。在青海经历了一年的学徒生活后,当年年底卢向中便回到家乡。他离别了师傅,同时也放弃了木匠的学习。
1988年,卢向中来到了安徽省广德县,因其父亲在县城开了一家牙科诊所,于是他就开始跟随父亲学起牙医。事实上,早在卢向中在青海学习木匠期间,父亲就几次发电报想劝服他学牙医。在父亲眼中,如果不能读书光耀门楣,那么学做牙医,子承父业也是一种不错的结果。不过,卢向中学牙医的时间比学木匠来得更短,仅仅半年多的时间便放弃了。“其实那段时间我对自己的事业规划是相当明确的,我就是要做一名‘包工头’,做牙医不是我的夙愿。”卢向中坦言。
正在这时,卢向中认识了几个在广德县经商的义乌人,由于大家同属金华地区,算是老乡,卢向中与他们走得较近。接触中卢向中发现,这些来自义乌的老乡做生意非常有一套,通过买进卖出赚钱也非常快,于是,他开始学着义乌老乡们一起做生意。最初,卢向中选择从摆地摊开始,哪里有物资交流会,他便大包小包地背着扛着奔向哪里。至今,卢向中还清楚记得,有次去赶交流会,凌晨1点船到达目的地,他为了把身边4只跟自己一般高的大包从码头运到交流会现场,不得不将其中两个包角对角拴紧扛上肩膀,再将一只包架上去,同时手上再拖一只,这场景就如同是一只甲壳虫在慢慢爬向现场。也就是这样的毅力,在1991年底,卢向中人生的第一桶金竟然赚了200万!在当时,连万元户都很稀缺。
渐渐地,卢向中开始不再那样“原始”地东奔西走了,因为他有了自己的“店面”,没多久,“店面”又变成了“商场”,再接着就是“皖东南购物中心”、“皖东南家电城”等等悄然出现。“你要知道,在1993年,我就在广德县建了1万多平方米属于我的百货大楼。短短3年时间里,我的个人资产就超过了千万。”卢向中兴奋地表示。
B
“浴火重生”——开创房地产开发新模式
或许命运总喜欢跟人们开玩笑,1994年,卢向中觉得事业风生水起,想尝试“多元化”经营,就投资1000万元开办了一家服装厂,但他不曾料到,这个决定却让他陷入了极其危险的境地。此后的4年时间里,服装厂犹如一个无底洞,吞噬着卢向中从其他产业赚取的资金。但生性好强的卢向中却不愿放弃,直到1998年,他迫不得已卖掉了自己一手创办的百货大楼等资产时,他几乎是把能变卖的资产都卖光了。“那个时候用身无分文来形容我一点都不夸张,这个服装厂我前前后后共投入资金超过2000万,我想索性把资产全部卖光清偿后外面没有任何欠债。”卢向中讲述起当时的情景时,仍不免有些酸楚。
在此后长达半年的时间里,卢向中总是把自己锁在房中,极少出门,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认真总结此前的成败得失并进行反思。“通过半年时间了解外界情况,我开始认真思考,我坚定认为将来房地产领域是值得进入的行业。”卢向中说,由于当时自己缺乏原始的创业资金,只能前往东阳老家一一说服那些从事建筑行业的朋友来投资房产领域。
最终,在1999年,他说服了其中一位朋友成立了专门的房产公司,进军房地产领域,自己则在不出资的情况下拥有该公司一定比例的干股,并任公司“总经理”一职。可能是房地产公司的“总经理”离年少时心中的“包工头”理想颇为相近,卢向中在工作中较为得心应手。卢向中清楚记得,当年自己参与的第一个项目结束后收益颇丰,他获得了上百万元的干股分红。而接下去的几年间,他又多次跟从事建筑行业的朋友如此合作,最终都能获得很高的回报率,这就为卢向中的再一次创业积累了不少的初始资金。
再次创业的梦想在卢向中的脑海中一直没有磨灭过。2004年,卢向中决定自己出来单独“开发”一个房地产项目,可以说,此次创业对他来说意义非同小可。为了明确这次投资的方向,卢向中进行了仔细而充分的考察、论证。2004年,他奋力一搏,将全部资金投入到了“紫金嘉园”的开发,最终项目的成功好过预期,让他更坚定了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随后,他组建了专门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开发了“丽晶国际”、“东方润园”和“翡翠城”等8个在安徽皖南地区知名的楼盘。
“目前,房地产领域进入了开发和消费的成熟期,整个国民的消费理念和企业利润都进入稳定期,房地产公司如果要发展,还是要有自己的思想。”卢向中表示。事实上,他一直尝试着开创属于自己独特思想、独特定位的房产开发新模式——开发成以一个集购物中心、餐饮娱乐等多功能的“威尼达”商业广场为核心,配套住宅的全新模式。而其开发的目标则主要锁定在浙江、安徽等地的三线城市和经济强县(市、区),购买当地地理位置最为优越的地块。“通过良好的区位优势、完善的商业地产做依托,会让我们开发的项目在其所处地区成为绝对的稀缺资源。这种房产开发模式,已成为我们公司今后房产开发的典型样本,独特的商业定位也确保公司在今后市场竞争中拥有自己的立足之地。”显然,卢向中对此充满信心。
C
回归浙江——
转型实体经济反哺家乡
在今年浙江省两会以及浙江民营企业大会上,浙江省委、省政府的主要领导多次喊出“支持浙商回归发展总部经济”的口号,引导“浙商回归”成为省政府的重要工作。对于这一点,事实上卢向中早在前几年就开始付诸实施了。卢向中主要的创业实践都在安徽,且主要投资项目都在安徽皖南地区。不过,让人意外的是,如今,他却将联策集团的总部放在了杭州钱江新城CBD内的高档写字楼中。
“我之所以把总部设到杭州,甚至还想在今后几年中在杭州造总部大楼,因为我决定将今后几年的工作重心都放在家乡浙江,那样主要的投资也会投到浙江。”卢向中坦诚地对记者说。而在此之前,卢向中亦有一些具体投资家乡的举动:譬如在2007年,收购家乡东阳的一家建筑公司,进军当地的建筑行业;在2008年,他在杭州注册成立了裕鸿埠贸易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建筑材料、金属材料和服装等领域,而其目前已成为公司的重要贡献产业。
“在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想法,如何为家乡的产业发展尽自己的能力。对于东阳老家而言,木雕和红木家具是那里传承了数百年的传统产业,也聚集了无数前人的智慧和结晶。如何将其传承和发扬,在我的脑中不知道翻滚过了多少次。最终,我想以做木雕和红木工艺奢侈品的形式,来让更多社会精英阶层的人了解它、使用它、欣赏它!”卢向中告诉记者,他目前已启动了木雕和红木工艺奢侈品产业的前期市场调研、可行性分析等,他初步设想将产业基地放在老家东阳,因为那里有足够的优秀木雕大师和产业工人,随后他要在杭州、上海和北京等大城市开始布点,开设专门的旗舰店。在产品的风格上,则将采取中西结合的设计方式,而对于原料,他将在全球采购上乘的红木原材料。“其实,对于红木原料,即便我不做成物件,它的价值每天都在上涨。我还准备同时收购羊脂玉、琥珀和红珊瑚等珍贵的原料,这些也将加工成工艺品,配合红木物件的销售。”卢向中滔滔不绝地描述着这一块新产业的大好前景。
事实上,在设想进入木雕和红木工艺品产业之前,卢向中已经慢慢地在调整整个集团的产业布局。除房产、建筑和贸易外,他在2011年开始进入实体经济从事汽车零配件生产。“在1994年,我第一次进入服装业时,没有考虑完全产业配套、劳动力等之间的关系,造成投资的失败。我在此后的反思中不断考虑这些,这次进入零配件业的生产,我已经做过细致的调查和分析。”卢向中认真地说。事实也充分证明,经过多年商界历练的卢向中在进入汽车零配件业后迅速融入了这个行业。
此时的卢向中,正津津乐道地描绘着联策集团未来的一幅美妙蓝图:集团去年产值超过20亿,今年从目前情况看,有望达到30亿,而在“十二五”末,他将集团的目标定在了50亿以上,到“十三五”计划末公司销售规模应该超百亿。“在我公司今后的产业布局中,浙江将是重中之重,无论是公司的地产项目、贸易等项目,还是实体经济项目都会集中在浙江地区。”卢向中的声音铿锵有力。
倦鸟归巢、落叶归根,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像卢向中这样在外地发展成功的商人开始回归家乡浙江,助力浙江度过产业转型升级期,让浙江的经济能有更辉煌的明天。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