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道德滑坡,孝道不兴,如何弘扬传统文化,成为许多热心人士的关注焦点。8月14日,由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全国心系系列活动组委会共同发布新版“24孝”行动标准。
按照官方说法,因为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我们对“孝”文化的理解,既要传承又要有创新。这个解释完全是可以接受的,因为随着时代的进步,孝的内涵外延均需要不断地改变。
就内涵而言,封建时代的孝,很大程度上是要求子女无条件地服从,甚至有“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荒谬戒律。而在全社会广为推行孝道的目的,按照孔子的说法,“其为人也孝悌,而犯上者鲜矣”,目的还是为了让大家做顺民。至于外延,封建时代的24孝,诸如卧冰求鲤、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之类的故事,今天看来,皆属反人性的,如何让人学得。
旧标准不能用,新标准又如何呢?细看这新“24孝”,许多内容琐碎繁复,有的更是不切实际,至少是缺少“普世性”,让许多人只能成为“不孝之子”。
新“24孝”之琐碎,让人瞠目。譬如有几条是“陪父母看一场老电影”、“陪父母拜访他们的老朋友”。如果将这样的内容也写进去,那么,陪父母上医院、陪父母买小菜则更有意义,为何不写?
新24孝中,还有许多内容,更有强人所难,以及不适用一些特定的人。就拿“经常带爱人、子女回家”这条来说,貌似有理,但现在早已不是“父母在,不远游”的时代了,有些农民工为了生计,常年在外工作,春节回家都一票难求。有的条件好的,漂洋过海,在海外求学工作。所有这些人,他们当然不能经常回家看看,难道这样的人就算是不孝了。
在新24孝中,还有许多内容是有些家庭无法做到的。譬如“教父母上网”这一条,不要以为现在中国网民有多少多少,但还有不少家庭连电脑也没有,你让人家怎样尽孝?再则,“为父母购买合适的保险”,现在许多子女条件并不尽如人意,为父母买保险虽然是个不错的主意,但经济条件不济,如何尽这份孝心?西方有句格言,叫做“法律不强人所难”。具有强制力的法律尚且如此,作为道德规范,难道可以强人所难么?
鲁迅曾经说过,中国许多地方都有“十景病”,为本乡本邑计,再怎么样也要凑足十大景致。看这份琐碎的新24孝标准,犯的恐怕就是“24孝病”了。为了与古代保持一致,凑足新24孝,几个人脑袋一拍,想到的就尽量放进去。这样的新24孝标准,便成了一种机械呆板的道德教条,以此作为行孝的行动标准,实在缺乏现实意义,最终也无助于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