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0日讯 田畈村是何田乡养殖清水鱼历史最悠久的村庄之一,这里近八成的村民家里都有清水鱼塘。
【地图】
田畈村位于开化县北部的何田乡,毗邻钱江源齐溪镇和江西婺源。距离开化县城约40多公里。该村依山傍水,古木参天,生态环境优美,村内有县级文保单位明代古钟楼和祠堂。
【微导游】
自驾线路:从开化县城出发,经205国道至马金镇转入徐齐线,可到田畈村。
公交线路:在开化县城搭乘到田畈村的中巴,或搭乘至马金的快速公交,到马金镇后再转车。
【探访记】
消逝的风铃,旅人的港湾
大雨如注,山色空蒙,溪流怒吼。来到田畈村,正赶上一场豪雨。立于村口的大桥这头,望着那边陌生的迷离村庄,却觉得有一番似曾相识的面孔。就像那徘徊在耳畔的不老歌声:我的心充满惆怅,不为那弯弯的月亮,只为那今天的村庄,还唱着过去的歌谣……
走过略显湿滑的大桥,田畈村的前世今生便在我们脚下铺叙开来。奔腾的何田溪见证着这座村庄的厚重,对于傍河而居的人们而言,“过河”显然是一个恒久的话题。
穿越时光的巨流河,数百年前,田畈村的村口屹立的只是一座木桥。桥上人来人往,除了本村人,还有不少来自江西婺源的商人。
商人们长途跋涉,风餐露宿,途经田畈村时往往临近天黑,舟车劳顿,便在这里停留歇脚。当地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清道光十五年(1835),由乡绅村民共同集资修建了一座四角飞檐钟楼,为往来路人撑起一片遮风避雨的温馨港湾。
田畈村村民主任汪恭圭回忆,自己儿时还见过钟楼屋檐下的风铃,但那口大钟却早已不知所踪。
如今的田畈钟楼,虽然外墙经过修整,但却依然难以掩饰其饱经风霜的沧桑本质。
钟楼的门楣上方各有“经文纬武”、“风虎云龙”字样,白墙上分别绘有气势恢宏的巨幅程咬金、关云长、赵子龙、岳飞画像,但建筑内部已经开裂的柱子大梁,让古老的钟楼,一时陷入无限惆怅。倒是钟楼外参天的古树林,让这里平添另一种优雅的自然之美。
钟楼周边古木群,树龄均在500年以上,形态万千,错落有致,最传奇的要数“夫妻树”,夫妻树是两棵枫木,两树均高达40余米,树冠需4人环抱,并紧紧相依偎,公树略高略粗且树叶翠绿,较为沧桑。“夫妻树”风雨沧桑800余年,被当地人视为爱情忠贞不渝的象征。
数百只蝙蝠栖息古祠堂
田畈村的历史都藏在怡睦堂。在田畈,汪姓枝开叶散。拄拐的老人,青壮中年与待哺的孩子,多半是汪家后代。
怡睦堂,曾是汪姓村民把酒祭祖、议事的地方。田畈所有的事都曾化作老迈的声音,在这间屋子里回荡过,在汪姓老人的嘴皮子上反复斟酌过。
不过,穿过村中弄堂找到怡睦堂时,却找不到“怡睦堂”三个字,只看到“田畈人民大会堂”的字样。细微的变化,撕开的却是特殊年代的历史暗影——文革时期村民用石灰水把“怡睦堂”三字涂掉后才写上“人民大会堂”几个字。
村里的支书邹善庆介绍,“怡睦堂”是取“春秋祭祀,序昭穆,崇功德,敬老尊贤,追远睦族遗意”之意而得名的。
当地长者介绍,田畈村最早住的村民是边姓族人,后来汪氏迁入,繁衍生息。这座祠堂是清道光三年(1823)由汪氏先祖汪铭鼎为首筹资,历时3年建成,民国九年(1920)重造,前几年又进行大修。
祠堂占地600多平方米,里面青砖碧瓦,雕梁画栋,十分典雅。内部结构分为三进两天井,进入大门,分别是戏台、正厅、后厅。戏台东西两侧设观戏台,观戏台又分上下两层,上层可作为演员宿舍,正厅和戏台隔天井相望。
正厅堂前有6根需2人合抱圆柱,柱基石有荷花状、莲台形,横梁皆经过精雕细刻,蔚为壮观。
三进后厅又叫香火堂,原是供摆放先祖牌位的,如今仅留有排架,却不见牌位。抬头望去,梁柱间的花鸟鱼虫刻画得清清楚楚。不过,这一仰望,却发现了让人称奇的意外收获。
在后厅一侧的天花板上,密密麻麻地悬空吊着上百只蝙蝠。最大的蝙蝠身长将近30厘米,最小的有手掌大,地面上的蝙蝠粪便足足堆起了半米多高的小山。
村民主任汪恭圭说,在后厅的二楼楼顶,蝙蝠的数量还要更多。当地人说,传言蝙蝠为福,能给古祠堂带来福气,所以他们始终没有驱赶蝙蝠,一直与它们和谐相处。
门前屋后藏着清水鱼塘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都说水至清则无鱼,但田畈村里,那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的一池池清水塘里欢游的鱼儿,让我们很是感慨。
来到何田,当然得了解清水鱼。这里是钱江源头,山里没有大湖大江,小溪里只有拇指见宽的野鱼。几百年前,这里只有富贵人家才能吃上一条大鱼,但从山外运来后,那鱼早已翻白眼了。
于是,山里人开始尝试挖池蓄水养鱼。《开化县志》记述:明末清初,本县就有人在河边、田边、路边、山坑边、房屋内挖土砌石成池,引用溪水、山坑水或泉水养鱼,鱼池面积7至20平方米,水深0.3至1米,设有进、出水口,但鱼产量不高,数量也极少。
踩着湿滑的小路,穿过窄窄的小弄,村里的一个又一个小池塘映入眼帘。茂密的藤蔓和老旧的物品,告诉人们水塘已经历了不少岁月。
纵横交错的小水沟流淌着涓涓清水,环绕在路边宅旁,通向家家户户的鱼塘里。汪恭圭说,田畈村是何田乡养殖清水鱼历史最悠久的村庄之一,这里近八成的村民家里都有清水鱼塘,甚至学校里也有。有的人家里造了新房,还不忘留一间地下室,做个池塘。
清水鱼其实并不特别,以草鱼为主,但又确实与众不同:吃些青草,三年长成,体色鲜艳,无泥腥味,肉嫩味鲜,滋阴补气。
对于清水鱼的价值,当地人自有衡量标准。田畈村农民汪生和家有条草鱼,养了20年了,一位游客开价700元想买下,他摇头拒绝。
但是,尊贵的客人来了,何田人都会捞一条清水鱼上来热情接待,过年过节时,他们都会把清水鱼当作最好的礼物送给亲朋好友。
如今的田畈钟楼,虽然外墙经过修整,却难掩饰其饱经风霜的沧桑本质。
从仅存的门楼可以想象宅第主人汪成俊当年在村子里的影响力。
【古村佚闻】
土匪汪成俊的
陨落
虽然已成断壁残垣,但从那仅存的门楼里,依然可以想象宅第主人汪成俊当年在这个村子里的影响力。
在田畈村的历史上,汪成俊注定是个反面的传奇人物。这个曾任国民党开化县党部执行委员、县参议长的乡绅,在开化全境解放后,仍一意孤行,纠集反动武装,于1949年7月先后攻打开化军管会马金办事处和开化县城。
被解放军打退后,汪成俊仍不死心,秘密举行誓师大会,发表反动“告全县同胞书”,恢复旧政权,潜伏在开化北乡与淳安、休宁交界边境不断进行骚扰破坏,成为一股土匪武装。
经过解放军数月的军事清剿,共毙伤匪徒48人,俘获匪首郑锦权、汪锦波及匪徒168人,击溃顽匪4支220人。同时,开化县委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对土匪进行分化瓦解。
至9月底,有322个匪徒前去登记自首。通过教育,只对38名顽固坚持反动立场的罪魁祸首,押回县城予以惩处。至此,猖獗一时的匪患被彻底肃清。
而潜逃在外的匪首陈公范和汪成俊,则分别于1950年11月和1952年2月被逮捕归案,押回开化处决。田畈村的村民口耳相传,汪成俊被抓时,正隐姓埋名在北大当老师。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