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名片]
石碧村:原名石壁村,位于景宁最南端的家地乡,镶嵌于陡峭的五叶凉花山壁,因而得名。翻过山头,即是福建省寿宁县。现有村民60多户、230人,养殖波尔山羊、种植金银花、外出打工,去年人均收入5893元。
村支书:张克忠
村委会主任:张小平
浙江日报景宁8月20日电
县委报道组叶尚蓉实习生程圆霏
抵达石碧村时,正下着大雨。张克忠和驻村干部叶其林身穿雨衣,正忙着老祠堂修缮的事。“距上次修缮已近150年,有点破喽。”张克忠说。
祠堂是家族的象征,多在兴盛时建设与修缮。150年后的今天,张克忠发动村民集资修祠堂,其意不在证明石碧人的钱多了,而是对发展村庄休闲旅游、带动村民致富的种种期盼。
“悬崖绝壁堆琼瑶,叠嶂重峦隐青绿。”站在海拔1200米的五叶凉花山顶,我们听到了浙闽边界一个古村落的深情呼唤。
村名的变更
从县城出发,沿着九曲十八弯的公路行驶一小时,再沿盘山公路绕行数十圈,终于抵达半山腰上的石碧村。远远看去,一幢幢木屋仿佛镶嵌在石壁上,青山黛瓦,云雾缭绕,如诗如画。
“应该叫石壁村吧?”我们这一问,问出了石碧村很多故事和石碧人的心结。
石碧村已有800多年历史。当时,张氏祖先由邻近的泰顺迁来,吴氏祖先从仙居迁来。张吴两族繁衍生息至今。
对于祖先为何迁到如此偏远陡峭的地方,张克忠也很纳闷。他翻阅了族谱等村中史料,发现只有理由,没有原因。“族谱上有载,说先祖走到这里,发现虽然很陡,但土地肥沃,便留了下来。”后人猜测,他们或许是为了躲避战乱。
800年来,在高耸的五叶凉花山上,石碧人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在山坳里开垦梯田,从茂密的森林里砍来上等木材,沿着崖壁建起木屋,很少与外界交流。
对于祖先的选择,村民多少有些埋怨。山高、路远、坡陡,意味着封闭、落后、隔离。于是,上世纪90年代,很多村民相继离开,在外开创天地。
正如我们所料,石碧村原名石壁村。大约在100多年前,村民嫌这个名字不好听,“一听村名,就娶不到媳妇”,于是改名。这种更改,带着哀怨,也带着期盼。
古树的智慧
在石壁上建居,需要勇气和智慧。行走石碧村,我们看到了先人的杰作,触摸到一段栩栩如生的历史。
石碧村现有100多株古树,分别为银杏树、粗榧树,树龄少则200多年,多则800年。30多幢木结构房屋,散落在海拔700多米至1200多米的山崖上,掩映在参天古木中。木屋的基础,外侧以石壁垒砌,内侧贴合山壁,上筑两层,前有银杏,后有粗榧。
“这些古树,是村民的保护神。”张克忠指着祠堂前的一棵大银杏树说。
祠堂旁,一株800多年高龄的银杏树依然存活,树上结着嫩绿的银杏。只见其紧贴祠堂的石壁墙,根系已深入墙基。村中老人说:“银杏树根很有韧性,在石头缝里也能生长,可以固石强基。”
在种银杏树时,石碧祖先花了很多心思。他们将雄银杏树种在风口,雌银杏树种在下风口,风一吹,雄树花粉飘到雌树上,由此授粉结果。更令人惊奇的是,早在500年前,石碧人就在村口的雌银杏树上,成功嫁接雄树枝,大大缩短了银杏树的结果期。
“在屋后种粗榧树有两种功效,一是保持水土,二是净化水土。”若干年前,张克忠还在外闯荡时,无意中看到一则报道:粗榧中所含的某种物质,对治疗白血病及淋巴肉瘤有疗效。这让他欣喜不已:“看来,我们的祖先不是一般人物。”
回归的理由
或许正是这则报道,让张克忠重拾对祖先和家乡的信心。2007年,在外打拼了18年的他,背着行囊回到石碧。
“眼下正是新农村建设的好时机。”张克忠加入景宁县山羊养殖发展计划,养起波尔山羊,并带头成立了富来草牧业专业合作社。
很快,他发现养羊成本投入大,村民带动性不强。于是,又与相邻的芎岱村山宝中药材专业合作社联手,在村里发展金银花种植,第一年就种了200亩。“海拔1200米的山上适合种金银花。不仅在家的村民户户种,连在外做生意、打工的村民,都回来入股。”
此后,诸暨的香榧、瑞安的紫山药也来到石碧。5年里,波尔山羊、金银花、香榧、紫山药,这是张克忠努力为家乡描绘的产业图景。
“当时那么艰苦的条件,祖先都能定居并生存下来,现在有公路、有水电,有线电视通了、手机信号有了,我们怎么就不能留下来创业呢?”
张克忠的这个疑问,已有鲜明答案。
今年春节,两个“80后”村民吴小荣、吴朝昌跑来问他:“我们想回来,你看发展什么产业好?”他们留了下来,再也没有外出。
森林的畅想
千年古树、百年木屋、原始次森林,石碧人试图从这些元素中,找到一条发展脉络。
张克忠还没想好,但乡党委书记钟国斌、乡长叶金海看中了与福建交界的这片原始次森林:“如今户外休闲旅游之风盛行,或许石碧村的出路在这里。”
“等冬天毒蛇入洞时,我准备带上乡干部,叫上本地资深驴友,探探村背后这片森林。”钟国斌饶有兴致地说。
张克忠显然明白了这个道理。他以石碧村发展户外休闲旅游为主线,做了很多大胆而创意的设想:“土地可以流转,为什么木屋不能流转呢?村民大多外出,有的在城里买了房,木屋都空着。”
石碧人的信心足了,祠堂重修便是明证。
叶金海曾在县旅游部门任职,他说:“总有一天,我们会看到,老祖宗留下的资源是无价之宝。”驴友们行至如画的石碧村,在这里吃农家乐,在木屋中休息,购买土特产,石碧村的兴盛就会到来。
走在古村中,变的是时间,不变的是生存智慧。
[-微言乡村]
邓国芳:这是一个神秘的村庄,古人的智慧在这里展露无遗。极力向游戏软件公司推荐:以石碧村为蓝本,以古树、木屋、美景为要素,寻找石碧先祖为何迁居于此、村子出路何在的远古密码,保证好玩。
夏丹:偏远的高山村,购买生活必需品还不方便。尽管如此,村民依然愿意留在这里发展,还吸引年轻人回流。相信不久,村庄会有喜人的变化。
邓国芳:在石壁木屋中,张克忠宰了一头波尔山羊、一只肥鹅,烧了一大桌子菜:“能来石碧村,真的不容易。”这是此行中,让我最为感动和流连的一站。
程圆霏:一条大蛇在我们前方的柏油路上游逛。刚才乡干部还在说,这里常有大蛇出没。这里的生态真好。
夏丹:老家在江汉平原,来浙江之前从没见过这么多山,更不曾见识山里人的艰难。石碧萌动着发展的欲望,祝愿他们早日“物质富裕、精神富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