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1日讯 在刚刚结束的市委六届二次全体会议上,城市建设管理和旅游业发展一起被列为“两大战役”之一。城市是新型工业化和现代业发展的平台,也是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载体,未来,我们如何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统一的要求,提升城市能级,完善市城镇体系,增强城市产业集聚功能、综合承载功能和民生服务功能?怎样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努力打造现代田园城市和四省边际中心城市?本网特别推出“聚焦衢州城市建设管理”系列报道,欢迎广大网友读者共同关注。
新码头
晚霞,衢江大桥北面,四喜亭码头建设工地上恢复了宁静。衢州市首座游船码头,经过大半年的建设,几近完工,主体建筑客服中心“浮出江面”。作为衢州市开发信安湖旅游度假区的一项配套工程,届时,信安湖水上游将从这个码头起航。
“这个游船码头主要工程建设包括有一个客服中心、4个泊位,以及防洪堤改造99米等,总投资1025万元。”市水电发展总公司资项目负责人相告,“码头建成后对推进信安湖水上旅游开发,提升衢州城市品位,完善城市旅游功能,实现与周边旅游互补,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和滨水旅游度假区必将起到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从2010年9月正式启动的钱塘江中上游航运复兴工程,预示着衢州范围内开发水上旅游项目的硬件条件正在逐步形成。水上游可能成为衢州旅游新亮点。
而据市旅游局方面的消息,目前信安湖旅游度假区的规划正在报批阶段,“去年11月已形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该局办公室主任王兆成介绍,“水上项目,将会有游船的休闲观光、夜游和水上运动健身等,另外,沿湖还将建设慢行绿道。”
如何开发好未来水上游项目,不仅是各相关部门研究的重点,也是市民关注的热点。之前有媒体采访东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董事长潘廉耻,这个6年前曾以人大代表身份向政府提出开发水上游和古城一夜游建议,并做过深入调查研究且形成报告的本土企业家就认为,“开发水上游项目可以吸引一部分民营资本介入,但主体必须是国有的才行,因为这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配套和协调工作。否则,资源无法做到有效整合。”
在解决了经营主体问题后,水上旅游项目要发展,要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需要在开发和营销上做足文章。一位不愿透露姓名、对衢州文史及旅游颇有研究的学者曾对媒体表示:“水上游如果缺少文化内涵,就没有生命力,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两岸的文化内涵发掘出来。”他进一步举例说:“如正在建的四喜亭码头,光修复一个码头并无多大意义,应该把亭子恢复起来,把宋朝状元留梦炎的故事立碑说明,因为一年里在他身上发生四件喜事即‘久旱逢甘露、洞房花烛夜、他乡遇故知、金榜题名时’,通过传诵‘四喜’并结合衢城中状元坊、马站底等文化内涵的串线发掘,让四喜亭码头充分挖掘水上旅游景观人文资源。”
市委六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一个中心、两大战役”要以项目化推进为抓手,以高质量的项目、高强度的投入来支撑和推动。其中,“信安湖省级旅游度假区项目”就是需要谋划和落实的一批旅游发展项目之一。在水上游项目已上升到衢州市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旅游业大发展”两大战役重要组成部分的全新高度,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运营与开发,正是我们迫在眉睫面临的研究课题。
老遗迹
沿湖而上,是衢城古墙遗址。古城墙作为衢州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只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衢州的一笔宝贵财富,是衢州众多文化遗迹中值得大书寿书的一笔。自东汉初平三年(192)建置以来,就有关衢州城墙的记载,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旧唐书》、《宋史》、《元史》、《明史》、明天启二年《衢州府志》、《清史稿》、清嘉庆《西安县志》、清光绪八年重镌康熙五十年《衢州府志》、《重修浙江通志稿》、民国《衢县志》等史书方志中皆有记载。
墙内水亭门街区高昂的马头墙、青砖黛瓦白墙的曲线加上曲径幽深的小巷构成了古城独特的风貌。水亭门历史文化街区发展至今,基本继承了清、民国民居的布局和风貌,该区域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条件,形成了独特的城市肌理,蕴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成为当代与历史对话的最佳媒介。
市政府历来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较为重视,1985年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组织的文物普查,文物工作者对水亭门、大南门、小南门和钟楼进行过较为详细的记录和测绘。1994年,市规划局组织编制了《衢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999年又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完善。该规划以衢州府城(6个城门、2000多米古城墙)为主脉,以古城区和烂柯山风景名胜区为两个主要面,突出以南宗孔氏家庙为代表的35个重要文物保护点,将整个城市组成点、线、面有机联系的空间连续保护整体。实行"重点保护"原则,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文物方针,控制古城人口、工厂、交通、旅游、建设用地容量,提高环境质量,保护古城特色和风貌,使山、湖、江保持固有的空间构图关系,保证文物古迹在古城中有良好的展示条件。在《衢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下,衢州市先后重点修缮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宗孔氏家庙,收回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府山,开发和建设了围棋仙地烂柯山,对省、市级文物保护天宁寺等进行了保护性的维修。并花巨资对城市水系中的南湖、斗潭河进行了清淤、疏浚、控污、引水等多项工作,建成衢江滨江公园和北部斗谭公园。2003年,因重新编制《衢州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的需要,衢州市再次对《衢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进行了修编,自2006年又实施了衢州北门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在原钟楼基础上实施复建钟楼工程。
2006年5月25日,国务院核定并公布衢州城墙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文保单位批准公布后,政府及为重视先后实施多项保护工程,并拆除长期侵占东侧城墙建设的各类建筑,对用地实施严格控制。
再谋划
古城墙是许多衢州人记忆中的重要部分,对其进行整体保护规划能为城市提供一个特性化的场所,增加城市的独特魅力。
在衢州市文物局最新的一份古城墙保护规划中提到,城墙保护方法的整体性包含两个涵义。首先,古代遗存下的城墙大多还存在于城市中,是城市的一个构成部分,在保护时要与城市中的其他部分协同考虑,因而城墙保护需要制定总体的保护规划,该规划还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中。其次,城墙自身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实施保护时必须注重其本身保护的完整性,要从城墙整体的角度考虑保护,比如环城公园的建造就体现出对城墙本身完整性的追求。正像中国古代军事家所说的那样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势”就是全局发展趋势,城墙保护也是如此我们在城墙保护中就应当要有这种“谋势”的整体性思维方法。
而在衢州水亭门历史文化街调研中,有业内人士认为,要获得长久的吸引力和注意力,必须与文物、景点和遗址的保护利用有机结合,整体保护,统一规划,分片设计,统筹实施,丰富历史街区的空间情趣。在规划范围上,根据“历史真实性、生活真实性和风貌完整性”,合理划定保护区范围;在空间格局上,以水亭门城楼、城墙为过渡区或连接点,利用街巷交叉口等空间界面和古井、古民居等空间节点有重点地建设景观区,将会馆商业文化、宗族原生态生活文化、衢江码头与流域文化、城池与军事文化浓缩串联,体现衢城历代文化艺术;在功能要素上,合理设置休闲旅游、商业购物、民间娱乐等区块,构成风格迥异又十分协调的功能带(点),使游客既可深入小巷仿古探幽,又可端坐茶楼笑看闹市。
慢生活
“历史上,衢州已经错过了几次发展时机。如今,大力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机遇摆在了我们面前,必须紧紧抓住。衢州市本级旅游资源丰厚,但却象被云雾遮挡的星星,散乱而无光泽,文化积淀丰厚却深藏闺阁。”有业内人士这样疾呼。
今年5•19“中国旅游日”前后,衢州日报曾做过网上微调查报告:期待衢州市打造休闲城市。调查中,84%受访者去过本地一半以上景点。他们表示,比较喜欢山水风光,本地的一些景点并不亚于外地。比如江郎山,是浙江省第一个世界非物质遗产地,桃源尖—绿春湖杜鹃花海非常漂亮,这些都很吸引游客。
在调查中,名胜古迹、山水风光是网友们较为青睐的游玩地点。网友说,衢州旅游资源丰富,不仅有孔氏南宗家庙、烂柯山等景点,仅市区的一些古街区,都能说出点道道来。
衢城不大,但散落在街巷中的文化却不少。网友“精灵”提出,衢州城市虽小,却很悠闲,游客可在此喝喝咖啡,逛逛山水,将其打造成休闲城市是可行的,可以考虑修复古城墙,参考丽江模式,打造南湖和斗潭湖慢生活休闲带。
网友“小丸子”说,衢城已经有了休闲的氛围,比如各具特色的休闲咖啡店,新马路的古玩文化也正逐步形成。其实,把这些点串联起来,完全可以让人惬意地住上个一两天,品一品城市的风味,来衢州享受一下慢生活。
田园城
市委六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报告指出,打好城市建设和管理战役,就是要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统一的要求,以提升城市能级为取向,努力打造现代田园城市和四省边际中心城市。
一篇题为《绿色人居-和谐城乡-现代田园》的文章开头写道:
每当和人闲聊,提起有关“田园生活”的话题时,我的脑海中就会不由地浮现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首诗所描绘的意境,思绪也随之变得悠然飘渺起来。既希望拥有现代城市的繁华,又渴望享受自然山水的宁静,这是全人类共同梦想。
衢州这座历史文化和山水自然交相辉映的城市,经过多年的努力,一个“山水风貌独特,组团格局清晰,城乡融合发展”的城市雏形,已经展现在了我们眼前。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宜居”已经成为衢州城市一张亮丽的名片。但与其它发达城市比较,差距仍然存在,山水自然优势远未有效发挥,特别是对于城乡协调发展方面,还缺乏有效手段。衢州城市距离“宜业、宜游”的目标还任重道远。今后,衢州城市要有跨越式发展,争取在省内乃至全国脱颖而出,必须走特色发展之路,而“现代田园城市”理念将会给我们带来一些新的启发。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