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2日讯 19日下午,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中国古陶瓷学会主办,上海盛和斋工艺品有限公司承办的“紫光溢彩-恢复清宫紫砂画珐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这是国内首次对清宫紫砂画珐琅的传承与发展进行学术研讨。研讨会上展示了由温州人李勐组织研发,成功烧制出品的六只御制紫砂珐琅壶,让一度失传的国粹艺术——清宫紫砂画珐琅重新复活。
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有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耿宝昌;中国陶瓷工业协会理事长何天雄;文化部非遗司司长马文辉;景德镇市委常委、副市长黄康明;江西省文化厅副厅长王晓庆;故宫博物院副院长陈丽华;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国家博物馆副馆长张威;中国古陶瓷学会会长王莉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守智、温籍研究员李勐等,他们围绕着清宫宜兴紫砂胎画珐琅彩的传承与发展,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学术研讨。
据了解,温籍研究员李勐是上海盛和斋工艺品有限公司总经理,2005年从加拿大圣约翰市新布伦克大学取得学士学位后,在他父亲的影响下,开始潜心研究紫砂画珐琅的艺术研究与开发。2006年,李勐与宜兴、景德镇两地大师鼎力合作、成立课题组,开始对祖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清宫宜兴胎画珐琅的传承进行专题研发和攻关。他们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选用法国进口无毒天然矿物质制成的陶瓷珐琅彩料和国内大师研发的珐琅彩料相结合。经过6年时间的反复试验,成功解决了清宫宜兴紫砂胎画珐琅色彩表面暗淡无光,颜色之间相互排斥的问题,并在胎体上不施满釉,保持宜兴紫砂胎宜茶性,透气性和可养性的同时,使其珐琅色达到鲜嫩光亮、晶莹如玉的质感,解决了康熙朝紫砂画珐琅的缺陷,使失传的国粹艺术——清宫紫砂画珐琅重新复活,再现经典。
素紫砂胎画珐琅彩艺术缘于康熙时期。官窑壶型都是由当时宫中造办处出图样,造办处珐琅作再根据御用宫廷画师的画稿画珐琅彩,由皇帝批准的图案描绘在指定的素面紫砂茶具上,由此诞生了“宫廷紫砂”,专为皇帝本人独享。康、雍、乾三朝器型和画珐琅工艺是中国陶瓷发展史的黄金时期,审美更是严谨和苛刻,这个时期的官窑瓷器产品达到了空前绝后的鼎盛时期,所有官窑壶型让人赏心悦目,在乾隆晚期以后,由于国力衰退,逐渐失传。官窑所烧制的御用系列,都是不惜工本,存世稀罕,存世的瓷胎画珐琅500件。根据道光十五年(1835年)《珐琅玻璃器宜兴瓷胎陈设档案》记载,宜兴胎画珐琅器仅存19件。所以一般人只能通过拍卖行、大型博物馆、书上才能看到,目前收藏最多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及上海博物馆等单位。
这次学术研讨会展示的六只御制紫砂珐琅壶,由温州宝诚贸易有限公司组织研发、上海盛和斋工艺品有限公司出品,精选康、雍、乾三朝最具代表性的官窑器型,以官窑龙骨为胎,由当代紫砂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徐汉棠、谭泉海、鲍志强、何道洪、谢曼伦等和他们的子女及弟子团队来设计、制作壶身,景德镇皇窑陶瓷有限公司由古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黄云鹏领衔的绘瓷名家绘画珐琅彩,强强联手,在传承和发展中实现创新,将盛世的国粹以一种崭新的姿态进行演绎,堪称完美惊世之作。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