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08月22日讯 新学期起,温州全市中小学将新开《经典诵读》课程。昨天,记者从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获悉,《经典诵读》将作为地方课程开设,课本目前正在加紧审核,计划于9月中旬前后出版发行。将传统文学纳入温州中小学课程,得到了学生、家长和老师的普遍赞同。
-编者:课本以生动的绘图本呈现
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院长潘建中担任《经典诵读》教材主编。潘建中说,有不少学校早就已经将《经典诵读》引入到教学中,一般作为校本课程,其使用的教材大多系统性不强,只能作为教学辅助。
而此次市教育教学研究院组织专家、骨干教师编写了温州市地方课程《经典诵读》丛书共四册,其中《〈论语〉读本》供初中学生使用,《〈三字经〉选读本》供小学高年级学生使用,《〈弟子规〉选读本》供小学低年级学生使用,《温州娒讲童谣》作为幼儿园教师教学参考用书。一般而言,每册读本供学生学习二到三年时间,具体学习时间可由学校灵活掌握。所有《经典诵读》的课本都将以生动的绘图本呈现,分为若干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比如《论语》主要倡导的仁、孝、悌、为学等。
-老师:经典诵读影响日常行为
陆瑶是市区石坦巷小学语文教师,新学期她教二年级。
“我之前刚带出一届小学毕业生,他们从小学二年级开始,就开始诵读《弟子规》了。”石坦巷小学的校本课程中就有古诗文诵读等类型,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自行选择。陆瑶说。上一届毕业的学生们对诵读《弟子规》表现出浓厚兴趣,而且教学效果非常好,这让她对即将正式进入学生课程表的《经典诵读》课充满信心。
符尤尤刚从温州二中毕业,她之前所在的九(5)班每个同学都有班主任黄筱琳设计的学生自我管理手册——思齐集,封面印着《论语·里仁》中一句话——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从初二开始,黄筱琳就引导学生诵读《论语》,并把所思所想写在思齐集上。尤尤说,渐渐地,她和同学们领悟到了《论语》中一些人生哲理,她从中学到了如何替他人着想,注意和父母沟通,牢记父母的生日,为他们做饭,送上惊喜。
高一尘下学期读小学二年级,她的爸爸向记者道出了自己的担忧。“如果孩子只是把《弟子规》背得滚瓜烂熟,却不知道其中的含义,那么这样的教学会不会流于形式?”他认为弘扬传统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经典诵读讲究的是教育伦理道德,关键还是要把书本里的东西落实到孩子的日常行为上。
-专家:诵读时要有价值判定
温州大学人文学院教授饶道庆认为,从教育方面看,经典诵读对语文教育本身就有好处,近年来,以《论语》等传统文学为背景的高考试题也屡见不鲜,让学生从小诵读,对培养他们的文言文语感有一定帮助。现在不少年轻父母,对培养孩子体育、艺术、科学等方面的兴趣非常重视,却很少有人注重培养孩子对国学的爱好。将经典诵读作为基础课程,可以让传统文化教育走进中小学,走近孩子。
其次,也对学生个人修养的提高大有裨益。《论语》、《三字经》和《弟子规》都是经典作品,让孩子们从小开始接触伦理道德教育,能帮助他们尽早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而现状是,我们的道德教育往往过于抽象,孩子们对口号式的教育方式提不起兴趣,而《论语》是借用孔子和他学生具体的事和话,告诉孩子们人生哲理,通过诵读理解精髓,及时修正自己的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习惯。
在饶道庆看来,《论语》等儒家经典也有一些不当之处,学生诵读时一定要有价值评判,要在诵读中学会通过古今、中西两个方面作比较,汲取其中的精华,舍弃糟粕。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