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的“情”,是夫妻间的不离不弃
“我也不明白七夕为何会被当做中国的情人节。”宁波民俗专家沈志远说,即便是“牛郎织女鹊桥会”的浪漫传说,也和“情人”无关,“牛郎织女也是在结为夫妻之后才被迫分开。就算要和爱情扯上关系,宣扬的也应该是夫妻之间不离不弃,互相支持,承担家庭责任的传统精神。”
沈志远还特别强调“牛郎织女鹊桥会”传说中的一个小细节:牛郎披上牛皮去找织女时,挑着的担子里,坐的可是他和织女生下的一双可爱的儿女,“一儿一女是农业社会中普通家庭的理想模式,是对养儿防老传统家庭道德伦理的反映。传说中加入的一些元素往往能反映当时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民俗观念。”
在沈志远看来,若真要在传统节日中寻找“中国情人节”,有两个日子比七夕更加合适:正月十五和三月三,“这两个节日都是允许大家,包括少男少女在内,外出狂欢的日子,自然少不了谈情说爱的内容,在宁海、余姚等地也都有年轻男女在这两个节日对歌,对上眼就手牵手的民间习俗。”相比正月十五“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含蓄,沈志远说,三月三对年轻男女公开谈情说爱的“尺度”来得更大。
没有与“情人”相应的习俗
尽管被冠以“中国情人节”的名号,但在沿传至今的和七夕有关的主要习俗中,却极少有和“情人”有关的。
七夕过节的传统在汉代逐渐形成,形成之初最主要的习俗是“乞巧”。《西京杂记》中“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据传是古代文献中所见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换句话说,七夕乞巧,寄托的是女子希望能和织女一样善于纺织,可以织出云锦天衣的美好心愿。这也难怪,自秦汉以来,我国长期处于以农业为主导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之中,在这种经济状况下,纺织成为广大妇女的必修课。
不过,沈志远也表示,另一方面,“关于牛郎织女的传说中,还有一个细节———不少少女到了这一天会偷偷躲到葡萄架下,在夜深人静之时偷听牛郎织女的悄悄话,但这只是寄托了少女对千年不渝的爱情的向往。”
另外,沈志远介绍说,江浙一带的妇女有七夕“沐发”的习俗,用的是当季的槿树叶,采一小竹篮的槿树叶,洗净后浸在清水里轻揉,揉出的汁液呈碧绿色,直接可以用来洗头。据介绍,用槿树叶洗过的头发,又黑又亮,而且特别顺滑,还带有自然的草香,这种洗头方式是最环保和健康的。
东南商报 记者 石承承
- 七夕前微信"邂逅"美女 宁波小伙被骗走1000元
- 七夕相亲会 宁波准丈母娘看好“经济适用男”
- 杭州两新党建:“七夕”原名“乞巧节”
- 史海之根:牛郎织女。今天农历七夕。
- 浙江边防入警大学生集训队别出“心”裁过“七夕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