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浙江频道8月23日电(记者 周竟)“百货七夕狂送千万礼券”“浓情七夕,清库促销”“七夕浪漫双人套餐”……
中国传统节日“七夕”即将来临,敏锐的商家们早已摩拳擦掌,争夺“爱情”市场的商战一触即发。甚至连相亲活动都充满了商业味道……很多人感叹,牛郎、织女被商家“绑架”了,“七夕”节被淹没在铜臭味中,冲淡了节日本身对爱情美满和婚姻的婚姻幸福追求的寓意。
谁制造了“中国情人节”?
“七夕”节临近,记者走访了杭州的商业圈,发现杭州大部分商场在节日的一周前都开始“布阵”,珠宝、手表、巧克力、服装、化妆品等能沾上爱情元素的商品都被摆在了显眼的位置,促销力度明显大了许多。家具广场、房产公司、汽车4S店纷纷打出了“爱的标语”,吸引消费者。不但实体商场动作频繁,各大网上商城也纷纷推出“七夕”活动。
“‘七夕’被叫做中国情人节,其实很大程度是商家炒作出来的,一个‘2.14’西方情人节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营销需求。”中国红娘网总经理罗仙林说,“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但一直以来它并不是“流行节日”;在“七夕”节恋人或夫妻间互赠礼品是近10年的事情。
国内民俗专家吕洪年介绍说,七月初七最初并非是纪念爱情的节日,古代年轻女性在这个日子不是去相亲,也不是歌颂爱情,而是向神灵乞求赐自己一双巧手、好在未来嫁人后成为称职的妻子。
“是商家利用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传说扭曲了这个节日的本来含义。”罗仙林说。
也有婚恋专家认为,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流传至今说明大家对美好爱情的期盼,“七夕”节成为中国情人节无可厚非,但是节日过于商业化并不利于正确婚恋观的树立和传播。
“爱情不是送礼,‘牛郎、织女’成为商业代言人只能扭曲老百姓对于爱情的认识。”婚恋专家严山说。
当相亲也充满了“植入广告”
相亲,是很多“剩男”“剩女”在“七夕”节的“规定动作”。然而怀着憧憬去相亲的大龄男女却频频成为商家的“猎物”。
XX汽车品牌七夕相亲会、XX商场七夕交友派对、XX房产万人相亲会……每年“七夕”节,总有各种商业机构打着“七夕”的幌子策划着五花八门的相亲会。
不少人对一些机构组织的相亲会提出质疑:“对外宣传是万人相亲会,其实到场的最多只有一千人,这不是欺骗人吗?”而更多的相亲者表示无奈,品牌相亲会商业气息过于浓重,一场相亲会下来,真正服务于交友环节的内容少之又少,相反的,商家广告植入、产品推介等环节充斥着整场相亲会。
“我8月18日参加了一场相亲,一进场就填了一张商业问卷,然后主持人花了十多分钟滔滔不绝地介绍了企业和产品一番,最后男女生见面还得答对这个公司的问题,整个就是营销活动,没一点相亲的浪漫。”杭州一位大龄男青年抱怨说。
据了解,不少“七夕”相亲会由商家自行组织,缺少相亲环节的专业指导,显得比较杂乱,相亲的成功率不高。此外,过于浓重的商业植入也引起了相亲者的反感。为此,不少相亲者呼吁,应当提高相亲会组织者的门槛,让有相亲意愿的人能真正得到帮助,而不是让他们为这场“七夕”商战埋单。
网民、专家齐呼吁:还“七夕”纯真
很多网民认为,“七夕”噱头过多,到处都是披着爱情外衣的商业化交易,使得真正憧憬爱情的人却无处可去。过多商业因素的渗入,无疑让传统节日的内涵有所偏离。婚恋专家也呼吁,“七夕”节应该唤起人们对爱情美满和婚姻幸福的期盼,而不是让大家沉浸于商业消费中。
“买一颗价值万元的钻石,却没有一颗钻石般纯洁的心又有什么用呢?我们的七夕节,被玷污了。”名为“大脚丫”的网民说。
“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传递的是爱人之间的‘不离不弃’、‘忠贞不渝’,旨在推崇婚姻爱情的美满。我们现在过‘七夕’节应该更多突出其传统意义。”罗仙林说。
严山也认为,在当前社会离婚率居高不下以及一夜情、第三者等扭曲的现象冲击人们情感的现实下,“七夕”更应该成为一个教育的节日,鼓励公众坚守爱情的纯洁、忠贞,倡导夫妻互信互助、白头偕老。
“爱情是神圣的,不该被过度娱乐和商业化,这需要所有人的守护。”严山说。(完)
- 七夕节里听听他们的故事,让我们相信爱情
- 55路公交车化身"爱情巴士" 给情侣送去浓浓爱意
- 七夕就是结婚纪念日 嘉兴市区一上午133对新人登记
- 【互动】七夕情侣生存指南 有爱就大声说出来
- 七夕节结婚预约登记未现“扎堆” 登记处未雨绸缪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