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
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绍兴 正文
修改日期不难 违法成本低 食品改"生日" 绝不是个案
2012年08月24日 07:54:04

   浙江在线08月24日讯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的时候,会查看外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以免购买到过期食品。但很多人不知道,有些食品的生产日期可能存在被修改的情况。

  昨天,本报报道了金华蒙牛经销商篡改3000箱临过期牛奶生产日期,导致这些牛奶的生产日期被延长半年的消息。该报道刊发后,引起读者热议,大家对这种行为表示惊讶和愤慨。与此同时,也有一些业内人士报料,称食品修改生产日期是“潜规则”,不仅仅只出现在牛奶这一种食品上。

  哪些食品容易被修改生产日期?修改生产日期的现象为何禁止不了?昨天,记者就此采访了有关部门、专家和业内人士。

  现象:这绝不是个案,而是一种“潜规则”

  “牛奶修改生产日期的新闻我还是第一次看到,但其他食品修改生产日期的现象我已经看到过好几次。”昨天,消费者沈小姐向记者报料称。

  沈小姐说,有一次晚上9点半,她去一家超市买东西,经过面制品销售区域时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将一批花卷和面包上的透明外包装纸扯下来,然后再重新包上新的透明包装纸。“这样做,就是将带有生产日期的外包装拿掉,以方便贴上新的生产日期,也就是说,不管这些食品卖多少天,生产日期永远都是新的。”

  市民钱阿姨来电说,她去超市买菜时,多次发现净菜外包装上的价格标签摸上去有点厚,一揭开,发现底下还有一张标签。虽然两张标签上的重量、单价都是一样的,但包装日期却相差1天,上面标签上的日期是最新的。

  无论是沈小姐,还是钱阿姨,他们碰到的情况只是修改生产日期现象的“冰山一角”。

  前段时间,绍兴市工商部门曾作过一项调查,在一家超市的一款自制裱花蛋糕上没有生产日期,而这款蛋糕的保质期为3天。经询问销售人员,对方只表示这是新上的货,至于哪天生产的不得而知。

  此前,绍兴市一些消费义工对市区多家超市进行了调查,他们在晚上10点打烊前赶到超市,发现已经做好的面包有的只有包装袋,袋上无标签,第二天,等超市开门时再去,发现面包的生产日期都是“当天”的。

  “不能说每家超市都存在修改食品生产日期的情况,但这绝对不是个案。”一位在超市工作过多年的业内人士说,容易修改生产日期的食品主要有:净菜、面制品、烘焙食品、蔬菜和其他保质期较短的散装、简装食品。

  这位业内人士说,修改生产日期的情况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去掉原来的包装,再换上新包装;还有一种是在旧的生产日期上贴(换)上新的生产日期。从现在的情况看,超市为了不被消费者发现,更多地会采用前一种。

  原因:修改生产日期很简单,食品“永远不过期”

  食品修改生产日期现象为何成为一种业内都知晓的“潜规则”?主要原因之一是,生产日期修改起来不难,而一旦修改后,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损耗。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超市工作人员说,对于超市而言,无论是自制食品,还是从经销商那里采购来的一些生鲜类食品,保质期相对都是比较短的,由于每次采购量较大,再加上每天客流量不同,所以很容易出现一些当天包装(生产)的食品销售不完的情况,这就为修改生产日期提供了原因。

  “东西卖不出去,如果销毁,那么肯定会有损失。再说,如果真要销毁,数量比较多。如何降低损失?修改生产日期,让这些食品永远都不会过期。”这位工作人员说。

  实际上,修改生产日期非常简单,一些食品经销商因而“铤而走险”。对于超市自己包装的一些食品,生产日期都是通过价格标签贴上去的,要换生产日期,无非就是换一套外包装和价格标签而已。外包装的价格,远比食品本身便宜得多。

  当然,也有其他一些食品包装上的生产日期是打印上去的。打印的生产日期似乎很难被修改,其实不然。

  对于食品生产日期的标注,应该打印还是压印,目前国家尚无具体规定。而记者调查后发现,在超市中,八成以上的食品外包装袋上的生产日期是喷墨式打印上去的。而这些喷墨的日期也给修改提供了机会。

  知情人士透露,喷墨上去的生产日期要抹去并不难,只要用一点香蕉水就可以,而且不会留下痕迹,然后再打上新的生产日期,这样即使已经过期的食品也会变成新的。而如果是压印上去的,生产日期就不能被修改。

  追问:违法成本太低?监管存在盲点?

  既然修改生产日期可能存在于不少商家中,为何这种现象就是屡禁不止?

  一个关键原因是,眼下的法律法规存在着一些监管空白,让商家有机会“钻空子”。

  质监部门有关人士说,食品出厂时,生产日期由厂家自行印刷,监管生产日期时,主要看是否过期,且监管方式以抽查为主。

  工商部门主要负责流通领域的监管。工商部门有关人士说,对于生产日期,他们主要查看在销售的食品有没有过期,符不符合要求,是否存在过期食品销售和食品生产日期‘早产’的情况。“如果碰到销售过期食品,或者生产日期‘早产’,一旦查实就要处罚。”

  绍兴市相关部门的有关人士坦陈,对于食品过期后流向问题,目前国家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有效的监管措施,仅要求销售者如实记录食品的保质期和销售日期,如食品已经超过保质期,应立即停止销售,撤下柜台销毁。但有没有销毁,怎么销毁,存在管理难度。

  对于即将过期的食品,商家通常退回厂家,由厂家自行处理,而这些食品退回去后,厂家究竟怎么处理,根本无从监管,这也可能导致一些厂家投机取巧,通过修改生产日期避免和降低损失。

  有专家认为,修改生产日期、伪造生产日期现象之所以不时出现,还有一个原因是,即使这种行为被查获,商家付出的代价较低。如果在较低的违法成本下还能得到不错的收益,商家愿意冒这个风险。

  措施:

  加强监管检查

  严查违法行为

  “擅自修改食品生产日期,这是一种违法行为。”浙江乾盛律师事务所主任律师申铁旗说。

  他说,假冒生产日期,实际上是一种违法生产行为,按规定要受到处罚。如果假冒的数量达到一定标准,则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要受到刑罚。

  质检、工商等部门也表示,食品的生产日期不能随便修改,否则就是违法的,一旦查实,他们将会按法律规定予以处罚。

  目前,对于随意修改食品生产日期的处罚,《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无标签的预包装食品、食品添加剂或者标签、说明书不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食品添加剂等,将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两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法律界人士认为,尽管法律对擅改生产日期规定了相应的处罚依据,但实际上一些企业还抱着侥幸心理,认为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还存在漏洞,食品安全监控体系尚不健全,所以修改生产日期的行为依然存在。

  “在食品安全方面,一定要从重处罚。”业内人士称,这方面,国外一些做法值得借鉴。如美国,有家商店销售了过期食品、药品,被处以罚款85万美元,且商店名声受到影响。重罚之下,相关企业和商家自然不敢贸然行事。

  建议:

  仔细检查生产日期

  看是否模糊或修改过

  为防止购买到一些修改了生产日期的食品,消费者在选择时务必仔细检查生产日期,看是否有模糊或者涂改痕迹。一般情况下,出厂时的食品生产日期,干净、色泽发亮,而更改后的通常模糊不清,且日期周围很有可能留有墨迹,日期色泽暗淡。如果在纸质包装上发现生产日期的区域有白色印记,很有可能被修改了生产日期。

  在购买一些散装食品或者超市自制食品时,要多相互对比一下,看生产日期是否都一样,如果外包装上的生产日期较新,但外包装有明显的褶皱和磨损等现象,最好慎重购买。

  还有一点,一般压印的生产日期很难修改,而如果是打印的生产日期,现在大多是点阵字,且有点斜体。而被改的日期,大多是正体,非点阵字。

  
来源: 绍兴网 作者: 姚月法 章建坤 编辑: 施菲菲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16国老外浙江农村体验过年

每日关注
  • 一线湖景房成露天厕所 新年愿望不再有人随地大小便
  • 大头儿子官司上身 杭州公司向央视动画索赔156万元
  • 传销“老总”在咖啡馆里开年会 被诸暨警方一锅端了
  • 每10分钟攻击三国主题网游 玩家和游戏公司彻底抓狂
  • 环卫工人愿年轻人少放点鞭炮 盼着回家吃一顿团圆饭
相关阅读
微信分享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往期回顾

  •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浙江公安践行“平安浙江”大型报道
  •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迎接G20 人人讲文明——做文明有礼浙江人
  •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开局之年谋新篇-聚焦2016全国两会
浙江即时报
404 Not Found

404 Not Found


ZJOL/95.26.3